廣東工資倍增 鞋企吃不消
一份《廣東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研究報告》將廣東的工資增長計劃再一次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政府明確了工資倍增計劃,今年的工資基準線為14%,而老百姓的反應卻是期待中帶著些許憂慮。因為發工資的不是政府而是老板。企業有想給員工漲工資的,但是物價上漲也給他們帶去了成本壓力。來自民間和專家的呼聲是政府要“放水”才能“養魚”:首先在稅收方面給企業松松口,企業才有可能漲工資的空間。
工資倍增計劃:
今年年初,廣州根據省的部署公布工資倍增計劃:從2008年起力爭全市職工平均工資每年遞增12%以上,到2012年左右,實現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比2000年翻兩番。不久前,廣州發布一年一度的企業工資指導線,第一次將工資倍增計劃寫進紅頭文件。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00年,廣州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8974元,按照翻兩番的目標,到2012年,在崗職工平均年薪將達到75896元。
廣州市勞動保障局工資處處長韓志榮的解釋是,今年14%的企業工資增長基準線是廣州市推進實施工資倍增計劃的一個配套措施。兩個政策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同時都顯示了政府在工資增長方面想來硬的,其中國企的工資增長備案要求是第一步。廣州提出,自2008年起,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在工資指導線發布后30天內,把企業工資調整計劃向勞動部門進行備案。
政府手中還有撒手锏,就是最低工資標準。根據計劃,廣東力爭從2008年起,連續三年調整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一旦企業不執行,罰你沒商量。
不漲派企業訴苦:制造業零售業被成本壓得吃不消
廣州鞋業商會一位負責人昨日袒露自己的“苦衷”稱,由于受到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廣東多數制鞋企業的利潤已下降3到5個百分點。制鞋行業本身利潤只有10%~15%之間,“這下更沒得賺了”。“利潤少了這么多,讓我們怎么漲工資?”記者還從廣州市私營企業協會相關人士處了解到,廣東的服裝、玩具、皮具等產業都在今年進一步嘗到了利潤降低的滋味。除此以外,地價高和稅收等也“瓜分”了企業的利潤。
“很多企業看著工人跑去溫州,但卻拿不出錢漲工資。”廣州市民營商會常務理事蔡道榮昨日表示,目前廣州制造類私營企業每月工資在1300元到1500元左右,但溫州等地卻要高于廣東200元到300元。
作為“招工大戶”的廣州零售行業同樣面臨“漲工資”的壓力。某超市負責人就表示,現在廣州零售行業工作人員“流動不比鞋廠小”。從今年三四月份開始,很多超市都上調了工資,從50元到200元不等。目前超市零售行業的工資差不多在月薪1100元到1300元的水平浮動。而這已經達到很多超市的“極限”,因為這個行業本身也是薄利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