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裝直銷模式面臨深層變革
在先行者PPG的驅動下,VANCL、BONO、LATLAND、MasaMaso等一大批男裝直銷品牌蜂擁而至。而這一模式,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爭論與質疑。
在一輪又一輪的挫折之后,男裝直銷業正在面臨著深層的變革。
模式的爭論與質疑
4月21日,上海某報一個整版的“債務催收公告”讓中國第一個男式襯衫直銷品牌PPG陷入更深的爭議之中。與10個月就花掉2.3億元的大手筆相比,這次PPG的廣告欠款僅為165萬元。而在此之前,PPG已經在產品質量、配送貨服務、與制造商關系等方面產生了多起糾紛。而這引起了人們對PPG的質疑,這種質疑更多地透露出對“輕公司”這種品牌新模式及其“藍海”前景的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甚至殃及到了PPG的追隨者VANCL。作為又一個引起業內關注的襯衫直銷品牌,從表面上看,它似乎與PPG同出一轍。
VANCL首席執行官陳年曾經是卓越網的創始人之一,陳年認為,經過半年多的發展,現在的VANCL已經是PPG與卓越兩者模式的混合體。因為有創辦卓越網的經歷,陳年非常看中標準化產品。同時,VANCL在廣告投放上也將重點放在了網絡合作方面,而不是傳統媒體。這一方面大幅度減少了廣告投入,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利用了互聯網的2.0優勢,從而讓其銷售額增長很快。
不過,在很多服裝業內人士眼中,無論是PPG,還是VANCL,帶給他們的,都只是思路上的拓展,而非真正的威脅。“其實,就產品本身而言,標準化的襯衫產品在傳統行業里并不是主流。因為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中國人很少成打地買標準化襯衫。我們店里賣的最好的都是那些有點個性化的產品。”一位著名男裝品牌的設計師表示。
對這位設計師而言,與PPG和VANCL相比,他曾經更感興趣的品牌是BONO。這個有著報喜鳥背景的品牌去年一出現,便引起了國內男裝界的強烈關注。遺憾的是,BONO似乎并未充分利用其基礎深厚的生產、面料生產基地、設計團隊和現實店鋪優勢。在運行半年之后,3月12日,BONO宣布開始從單一的網上襯衫直銷,轉為做全線男裝,以時尚設計代替單一標準化產品。這也就意味著,BONO原來的市場定位幾乎被全盤拋棄,重新打鼓另開張。
MasaMaso的新實踐
與BONO的轉型不同,MasaMaso這個新品牌在今年一直低調出現,而且一出現就更像個時尚化男裝品牌,而不是以商務感頗強的男襯衫直銷方式出現。在百度貼吧里,有網民甚至覺得其產品很像著名男裝品牌卡爾丹頓(KALTENDIN)和威克多?VICUTU?。
在MasaMaso的網頁上,擁有百年歷史的襯衫面料生產商LEGGIUNO、著名襯布生產商德國駿馬、水晶巨頭施華洛世奇、莫代爾唯一生產商Lenzing……被放在了“合作伙伴”的位置。其產品除了更為時尚化的襯衫、領帶、Tee、褲子之外,還增加了配飾、內衣、沙灘褲等眾多品類。而且,這里也看不到很多網站的吐血促銷價格,反倒單品價格比同類直銷商品還要高。更重要的是,其產品的時尚感更能讓消費者動心。
MasaMaso前段時間在北京各個高檔寫字樓中做過一些巡展,據該品牌負責人劉先生介紹:“越是高檔的寫字樓,認可度越高。”這進一步堅定了他們做中高端定位的信心。
“在互聯網上,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而性價比高、時尚感強的產品在這里并不多見。顧客不會因為東西便宜而放棄對產品本身的要求,而網購只是一個渠道問題,服裝真正的核心還是設計、板型和質量。”劉先生說,“我們會打破以前做服裝的慣例,每年按季度、甚至按月份來做貨品,能夠對消費者需求把握更緊、更嚴格和準確,同時提高產品的新鮮度。”
在某個層面上,這是MasaMaso在專業化方面的一種實踐;而在更深的意義上,這則是終端品牌向上整合產業鏈的一種嘗試。這同樣是一種野心。“我們不是與互聯網企業競爭,而是與傳統服裝企業競爭。”
雖然目前MasaMaso仍未做大舉動的推廣,但其為服裝網銷和傳統服裝業所帶來的潛在沖擊還是讓很多人關注。它會帶來一種生態意義上的變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