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杉:停止人民幣升值對策不足取
政府和學界都認識到,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出口企業必然要經歷痛苦過程。不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使得這個轉型過程更加艱難。美國次貸危機、石油價格大漲、原材料持續漲價、勞動力成本提高,當這些與人民幣升值無關的因素牽扯進來后,一切都變得更糟糕了。在這一輪經濟調整中活下來可能是大多數中小型出口企業的最高目標了,特別是江浙一帶生產紡織品、服裝、鞋類、玩具等消費品的私營企業。
私營出口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率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融資困難。
有學者提出,為了中小企業生存,當停止人民幣升值。但筆者認為,單純地停止人民幣升值并不能解除危機。由于以來料和進料加工為主的加工貿易占到出口額的一半以上,因此,停止人民幣升值必然導致該類企業進口原材料成本上升,從而使中國出口企業發生全面性的危機。同時,人民幣若停止升值,還會讓鋼鐵、石油等基礎產業進口成本上升,增加國內通貨膨脹壓力,進而影響到私營企業。
所以,讓人民幣停止升值的對策不足取,倒是改變升值方式或許可以成為一種選擇。
事實上,一些私營企業的困惑不僅在于成本問題,也包括人民幣升值預期問題。由于人民幣小幅升值,使得私營企業在貿易談判時無法進行準確定價,導致出口價格跟不上升值速度。實際上,讓外貿企業能夠有升值幅度的準確預期,比停止人民幣升值更重要。
當然,政府不能對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熟視無睹。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堅持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同時對中小企業施以援手。對于困難的出口企業,政府可以采取兩方面的對策。一方面在出口退稅、貿易信貸方面予以扶持,以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支持中小企業向內需型過渡。對于轉型企業,政府不妨實行兩三年減免所得稅的政策,以讓其能夠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