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行業:周玉竺談標準化建設
- 標準化建設工作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一本新華詞典就是標準化的結果,而秦始皇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行為,堪稱中國標準化的典范。
改革開放,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來,國家對標準化工作越來越重視,不斷加大標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逐步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化工作市場機制。加入WTO,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也日漸突出,為更好的融人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潮,我國必須遵循WTO的游戲規則,按自愿性標準原則建立和完善國家的技術標準體系,改變計劃經濟的標準化理念和做法,積極走市場化道路。
標準化工作是行業和諧和發展的基礎,標準宣貫更是行業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到廣泛關注。對于我國縫機業來說,標準由誰來制訂?怎樣制訂?我們主張根據企業和市場的需求的原則。
每年年底,中縫協標委會秘書處都會針對第二年的標準工作計劃,在行業內進行廣泛征詢,聽取、征求企業意見,選定主起草單位和參與起草單位。行業標準的標齡雖為5年,但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企業隨時可以進行修訂。作為行業內的骨干企業,如果企業認為他們的某項技術可以引領行業某個專業領域,則可以提出申請,經過相關單位、程序予以確定,這就是標準制訂、修訂計劃“從下到上”的過程,發達國家標準化有一個特點,就是企業爭著主草標準。可以這樣理解:因為我制定標準,行業的游戲規則就按我的思路走,別人做不到,只有我能夠做得到,那么市場就屬于我了。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企業不僅是在技術方面領先,而且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標準已從原來的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規范市場,上升為國家或行業競爭戰略的高度。國際上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往往就表現為標準的競爭,標準是貿易技術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西方發達國家就是通過標準的手段阻止中國的低端商品進入市場的。目前,國際貿易的關稅壁壘已相對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標準壁壘,也就是貿易的技術壁壘。
我國國家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的戰略已確定,標準化工作走市場化道路已形成共識。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標準工作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國家標準的制訂、修改工作也都是通過網上征詢的方式開展的。
我認為,行業標委會專業人員組成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市場化專業人員太少。在現代商業社會,標準必須服務于客戶,滿足顧客要求,因此標委會專業人員組成應該有更多的市場化專業人員。除此之外,標準的制訂還要考慮企業的成本,追求較高性價比。標準是個度,適合你的就是最標準的。目前行業企業的標準化市場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行業標準體系有待規范和完善。標準化是一種活動,簡而言之就是制訂、發布及實施標準的過程。
標準體系,一般是由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和工作標準體系三部分組成。其中,技術標準體系是規范日常技術事務的;管理標準體系是規范日常管理事務的;工作標準體系就是規范人們行為的。技術標準體系是基礎,三者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目前行業內所說的標準體系,主要是指行業技術標準體系。每年按計劃完成行業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是標委會秘書處的重要工作內容,但如何提高標準的市場性,充分體現標準的使用價值是行業標準化工作必須思考的。目前,標準化已成為企業與顧客交貨的依據,是市場準入的依據。我認為在建立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同時,如何建立行業標準推行體系,即如何執行標準是行業標準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