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縫制機械行業正調整
近兩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面臨著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行業連續幾年快速前進的步伐已減緩,2007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完成工業生產總值410億元,同比增長13.8%;全年生產各類縫制機械設備1780萬臺,同比增長7.8%,出口創匯14.8億美元,同比增長9.6%,各項指標均是2001年以來較低的水平。
進入2008年,縫制機械行業形勢比較嚴峻,行業各主要指標均呈負增長。從上市公司數據看也不樂觀,三家主要上市公司中,中捷股份和標準股份08年中期業績預報均稱凈利潤下降大于50%以上,上工申貝目前沒有發布中期業績預報。
縫制機械行業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由于紡織服裝產業調整、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
由于出口退稅率下調、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大幅升值導致下游紡織服裝行業不景氣,縫制設備的國內需求大幅度減少;縫制設備企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是鋼材、生鐵,鋼材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漲使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的局面加劇,同時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縫制機械產品在服裝企業面前的提價能力不強,因此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我國縫制設備出口的主要特點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而工業縫紉機出口退稅率下調、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縫制設備產業外銷成本相對增加、匯兌損失上升,出口增幅下降。
展望下半年,上述因素將繼續對縫制機械行業產生不利影響,出口前景不容樂觀,國內市場需求不大可能出現大幅回升,行業面臨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