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牽頭 中捷“拯救”飛躍
在臺州市經濟委員會的主導下,中捷股份和飛躍已就重組事宜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財經網》專稿/記者 嚴江寧】飛躍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飛躍)再現一線重組的生機。在臺州市經濟委員會的主導下,當地的另一家縫紉機龍頭企業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碼:002021,下稱中捷股份)29日晚宣布將參與飛躍的重組計劃,開展產業整合。但這種“弱弱聯合”的模式能否成功,市場仍存疑問。
7月24日,資本市場開始流傳中捷股份介入飛躍重組的傳言。當日,中捷股份即告漲停。25日上午收盤時,其股價繼續上漲7.99%。中捷股份隨即在當天下午申請臨時停牌。
28日,中捷股份和飛躍迅速就重組事宜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兩家企業將各派出相關行業研究人員、財務人員及法務人員,在當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下研究具體的產業整合方案,提交各自的權力機構研究與批準后實施。整合計劃將聘請財務顧問、會計師、律師等中介機構提供專業意見。
雙方還同時承諾,根據《合作意向書》的工作內容所獲得的對方公司的技術、財務及商業秘密,只能在《合作意向書》所述的產業整合工作的范圍內使用,不得用于其他任何目的。如果用于其他目的,則使用方應當賠償另一方因此而受到的全部直接與間接損失。
中捷股份稱,參與飛躍重組計劃,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將對公司未來發展和中國縫制設備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因而,公司將在公允和有利于增強持續經營能力的基礎上,適時參與行業內部整合。
然而,幾個月前的中捷股份曾因“大股東違規占用上市資金”的問題暴露而處于風頭浪尖之上。中捷股份董事長蔡開堅曾指使公司相關人員避開上市公司管理程序,未經正常審批手續,多次轉出中捷股份資金,供第一大股東中捷控股集團無償使用,涉案金額超過5億元。案發后,包括蔡開堅在內的六名中捷股份高管辭職。6月30日,中捷股份被證監會處以30萬元的罰款,蔡開堅被裁定五年市場禁入。
中捷股份在預披露的半年業績中稱,今年上半年,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上游產業不景氣等因素影響,公司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39%,營業利潤下降85%,凈利潤同比下降61%。
而深陷資金鏈危機的飛躍集團,一直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尋求重組的生機。根據主要貸款方之一廣東發展銀行對飛躍目前的資產狀況評估后形成兩份評估報告,飛躍的總資產為24億元,負債約為17億元。
中捷股份亦在公告中承認,縫制設備行業走出困境尚待時日,因此即使整合完成,短期內恐難以取得預期效果。與此同時,因整合方案涉及重大資產重組,需要通過監管部門核準。而中捷股份因大股東占用資金問題受到的處罰,也可能會對重組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