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時間和色彩的游戲
- 渥太華卡爾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現上網的人僅僅用50毫秒的時間便做出是否要瀏覽某個網站的決定。看到這個消息我為之一顫。記得之前有廣告法則中提到,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于廣告的注意時間平均是在7秒鐘左右;而在報業里也有“三步五秒”的說法,是指在上述距離和時間內文讓頭版圖抓住讀者以激發銷售。因此,如何在這幾秒的時間內征服你的讀者,是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很突出的問題。
可是現在,對我們來講,時間的計算單位變得更小了,縮小了1000倍:50毫秒,也就是 50/1000 秒。這個速度不知道是怎么算出來的,電影的一幀是1/24秒,顯示器上的一幀也就是1/80秒左右的水平。(這些都是在目光專注的情況下,若是驚鴻一瞥,恐怕就看不到什么東西了……)權且以50毫秒為參考,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我們能看到些什么?換句話來說,作為一個設計者,你先要給觀眾看些什么?
傳統的視覺分析表明,視覺在“認知”的過程中,首先是“色”,其次是“形”,然后是“圖像”,最后是“文字”。那么在這50毫秒的視覺賽跑中,色彩的重要性成了第一輪賽跑的冠軍。這完全顛覆了以往平面媒體的創作重點。在傳統的海報設計中,最重要的是“口號”,近年來,逐步為“第一視覺”的圖像概念所搶占,但是第一要點以色彩為中心的設計方式,卻從來都沒有提出過。一直以來,“色彩依附于形態,形式服從于內容“的傳統設計觀念,都不允許我們單獨的將色彩拎出來放在最前鋒的位置。但是,在傳統的視覺審美中,好的設計,色彩也必然是突出、醒目的。
想起數年前曾經陪同導師去評選高考的圖案設計考卷,那場景,用今天的名詞來講,叫做“海選”。在房間的地板上鋪滿了所有考生的作品,當你親身立足其間的時候,你最容易發現的,就是那些色彩絢爛,簡單明快的作品。雖然其中的某些作品,當你拿在手中的時候,才發現線條并非那么流暢,布局并非那么合理,但是,他們起碼贏了第一棒,贏得了被關注的機會。那之后,每每遇到要參加考試、比賽、投標之類的設計者,我都會以這個例子提醒他們,如果你有色彩上能夠超出現有設計稿的方案,就立刻去實行它!
但是,幸運的是,通常我們的設計不是去“海選”,而是直接針對客戶的。(這個說法比較實際也比較悲觀,但卻是事實。如果你要和設計界的朋友探討設計問題,我希望是這樣來理解:設計是針對目標受眾的。“我們會根據產品的特質來針對特定的人群為您設計”——這才是你應該對客戶說的對白)因為目標固定,所以方案就會變得比較明晰了。但是“有的放矢”,并不等于“胸有成竹”。靶子雖然都可以看到,但是要正中靶心還是要經過長期訓練和臨場技巧。
我們再回頭看看靶子——50毫秒內速射中靶——相信這對每一位即便是精良頂尖的射手也都是一個挑戰。通常我們應該已經知道目標受眾(暫且把客戶作為第一受眾,人群作為第二受眾)的色彩心理需求。對于受眾人群,若你的設計是針對某個行業,你就應該對這個行業的代表色彩,相關色彩印象和心理反應有充足的了解。這方面的資料很多,最早的要從牛頓開始算起。色彩心理很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