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紡織品將成為亞洲消費者的選擇
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年報公布的數據,2006年,中國紡織品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為32.6%,位列歐盟之后居第二位,而服裝出口額以954億美元位列第一位。中國是亞洲地區紡織品出口量居前列的國家之一,通過對中國頒發的逐年遞增的Oeko-Tex 100生態紡織品認證證書數量及市場的分析,可以了解亞洲地區對生態紡織品認知的現狀。
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紡織品出口總額達216.77億美元,紡織成品出口總額達315.04億美元,但由于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出口增幅趨緩。在內需市場上,中國億元以上紡織品服裝交易市場的數量從2003年的255個增至2007年的500個,增長了一倍多,年成交額2007年達到8000億元,增加了近三倍。
與外銷市場相比,內需市場的消費量巨大。一部分出口型企業紛紛調整市場定位,改為內外市場兼顧。據法國媒體的報道,印度目前國內紡織品的消費額約300億歐元,預計在2010年,中國的紡織品消費將達1000億歐元,中國將超過日本主導亞洲市場。業內人士分析,到2010年,中國國內紡織需求將突破14000億元人民幣。
據TESTEX最新統計數據,至2008年6月,在中國區域頒發的Oeko-Tex100證書數量達2102張,其中中國大陸1438張,中國香港特區475張,中國臺灣省189張。獲得證書的企業數為1723家。
在頒發的證書級別比例分布上,第二級別證書的頒發數量居首位,占68%,其次為第一級別,占30.4%。從證書數量、級別分布和覆蓋的產品類別上可以看出,目前在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上各環節已經有相當數量企業的產品達到了Oeko-Tex 100標準的要求,這為中國開發生態紡織品市場,提供了企業和產品資源庫。從企業層面上,通過下游客戶對產品提出的Oeko-Tex 100要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感受到全球紡織品市場的生態環保趨勢。政府和消費者對紡織品生態性能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培養生態紡織品內需市場的作用。
外部大環境上,政府和行業層面的法律和法規已經基本建立,如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于2005年正式實施,各地方也出臺了一些涉及紡織品生態性能的地方法規和行業標準,如2007年底天津市在全國率先頒布了針對汽車毛絨類紡織產品生態性能的地方行業標準、新修訂的牛仔服裝行業標準中也加入了pH值和甲醛等生態性能方面的強制性檢測項目和標準。可以說,生態紡織品內需市場的開發前提基本具備,生態紡織品將不僅是西方消費者的需求,也將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消費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