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彎針成縫器在針織物縫制過程中的跳針現象
彎針成縫器在針織物縫制中,是形成包縫、雙線鏈縫、繃縫等線跡的必要機件。現在服裝廠的訂單大多是小批量、多品種,而且針織面料變化多,各種合成纖維面料不斷出現,致使服裝廠成衣車間產品的面料頻繁更換。由于服裝面料的軟硬、厚薄不同,在服裝加工中造成縫制設備跳針現象時有發生。根據筆者多年的維修經驗,在縫紉時出現跳針現象,我們先更換彎針,更換縫線,然后再觀察彎針與機針的配合,進行一系列的彎針與直針、直針與護針和直針高度等的調整。下面我們先分析彎針,然后再從其它幾方面進行考慮。
彎針鉤尖用來穿過直針或其它成縫線鉤所形成的縫圈,彎針鉤尖的銳鈍將直接影響縫紉效果。如果彎針鉤尖太鈍,一般情況下,就不能順利地穿入直針所形成的線圈;如果彎針鉤尖太銳,往往在穿入直針所形成的線圈時就把縫線踏斷。彎針鉤槽用來引導彎針線,所以鉤槽內一定要光滑,便于彎針線正常順利地輸入,如果彎針鉤槽不光滑,會造成彎針線斷線。如果發現跳針現象,應先檢查彎針是否符合要求,而在形成鏈式線跡的繃縫機上,彎針除有穿入機針線圈的動作外,還要檢查機針中心是否作縱向移動,以便直針穿入底線三角線圈。其縱向移動的距離S2可以由以下公式近似確定(圖2)。
直針的高度、下彎針的引量、上彎針的引量在服裝加工中,要根據各種機器的型號,依據機器的原始技術數據來調整直針的高度和上、下彎針的引量。有的維修人員為了使直針所縫線圈增大而降低直針的高度,這樣雖然便于彎針能順利進入縫線線圈,但是減小了直針的高度,實際上等于增大了直針的摩擦力和縫線的摩擦力(因為每一段縫線在縫制過程中都要穿過縫料達6次以上),致使直針容易斷裂,縫線也容易斷,造成縫制成本提高。
3 彎針與縫線間的張力的關系
縫線張力的大小對彎針的作用很大,對跳針和線跡不良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發現有跳針現象發生,應調整縫線間的平衡,縫線如果太緊,則下彎針變緊;如果上彎針線太緊,則下彎針線變松,縫線變緊。
調整時,需考慮到如果某一條縫線太緊時,可能會使另一條縫線變松。如果縫紉機高速運轉時,應盡可能將彈簧壓力調弱。彈簧的強弱,可依據縫線張力的不同而變化。
4 彎針與縫線的關系
服裝加工中,我們往往發現更換縫線時,常常會出現跳針現象,這主要是因為縫線的捻度不一樣或捻度不均勻而引起的,所以縫線的捻度要適中、均勻。如果捻度過大,成縫過程中縫線形成的線圈容易產生扭曲變形而使彎針不能順利穿入而產生跳針。
測定捻度是否適中的簡易方法是取一根1m長的縫線,握其兩端變成線圈,此時縫線會扭成線圈,此線圈的數目為3~4個比較合適。掌握好縫線的捻度,對減少縫紉過程中出現的跳針現象會有很大的幫助。
以上我們主要以包縫機的彎針為例進行探討,另外繃縫機在針織品縫制中的使用也非常普遍,繃縫機的彎針與收線器的配合關系對縫制過程中出現的跳針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們與包縫機的調整方法有很多相同之處,也可參考以上方法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