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振盛:小空間做出大效益
從2007年開始,世界縫紉設備行業進入全面洗牌階段,一些固守城池、產品質量低劣、設備陳舊、沒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縫紉機整機和零部件公司在這一大環境中紛紛謝幕,沒有倒閉的企業也基本上處于負增長狀態。而臺州振盛的產值和稅收仍保持在30%速度遞增,這個奇跡是怎樣創造的?浙江振盛縫紉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仁根一語道破天機:“雖然現在企業規模不大,但我們振盛已走上一條節能降耗、提高效益的科學發展新路子,企業要發展,只有向‘空中’要資源,向‘高度’要效益。”
浙江振盛縫紉機配件廠創建于1994年,原占地面積只有7613.8平方米。幾年來的發展,生產規模越來越大,但沒有土地空間,企業何來快速發展?當公司準備征用土地大刀闊斧擴大規模時,國家土地宏觀調控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公司領導決定只有向“空中”要資源,通過將廠房翻建多層的辦法,解決自身發展空間不足問題,跳出土地制約的圈子。
2006年6月,公司對現有兩間單層廠房進行分期改造,第一期總投資570萬元,歷時半年建成廠房綜合樓6層,凈增面積4071平方米。為了統籌安排車間和辦公用房,辦公區只占了700多平方米,并充分合理利用空間,董事長的辦公室既是會客室又是會議室。第二期對廠房改造投資1000萬元,建成1至4層車間,凈增廠房面積1.03297萬平方米,每平方米建筑費用比新建廠房節省成本400多萬元。去年實現零部件產量200萬套,整機2萬多臺,銷售收入7520萬元,利潤總額1461萬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各項經濟指標居臺州零配件首位。該廠創造出企業畝均產值500多萬元、每畝稅收45萬元的高產業績。現在公司再也不用為無地而煩惱,而土地容積率卻整整擴大了2.6倍。
通過整合現有資源,振盛逐步從土地制約中擺脫出來,不僅改變了公司的廠容廠貌,企業形象也得以明顯改變,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