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設計憑什么崛起?
- 韓國認識到設計因素在推動國家競爭力上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因而積極地動員了起來。
即使學設計的人會說,韓國設計不怎么樣。但不論怎么說,近十年來,韓國的產品設計、包裝和20年前比起來的確不一樣了。
以前在亞洲,設計獨看日本。現在,韓國的設計在許多方面甚至能挑戰日本的龍頭老大地位。“日本的設計,”青島工業設計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海寧說:“底氣不足了。”隨著韓國國力的提升,這種設計方面力量的消長和變化更加明顯了。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韓國現在的經濟增長力道實在不容小視。韓國設計界的總體實力跟隨著經濟力量的提升,也呈現跳躍式的增長。即使韓國的設計還不能跟日本、美國、意大利、英國、德國相比,但至少,三星、LG、現代汽車的設計已經逐漸形成韓國自己的風格。至少可以說,韓國現在有東西可以拿出來比較。這個曾經在設計領域毫不起眼的東北亞小國,究竟如何能夠在設計領域上崛起,實在令人好奇:韓國是怎么做到的?
和中國設計相比,韓國顯然已經走出了中國深陷的困境:企業不懂、不重視設計、不敢大力投資,專門的商業設計人才供應不健全,設計人員發展前景狹窄和社會整體分辨不出什么是好設計和什么是壞品味。那么,韓國是怎么克服的呢?為什么韓國在服裝、汽車、消費電子產品方面的設計開始能夠抬頭挺胸?其中的秘訣是什么?
從一些事情的表象,或許能看到一些線索。6月中旬,在北京設計資源協會的會議室里,韓國設計振興院院長李一奎先生正和中國設計界的重要人士進行意見咨詢。韓國設計振興院官員為了同樣的事特地飛到中國已不是第一次了。接下來同樣性質的會議,李一奎還要頻繁來中國,在北京、上海之間不停穿梭奔波協調和征詢意見。李一奎個子并不高,長得很結實,方頭大耳,顯得相當有精神。他剛剛就任院長一職,可說是干勁十足。
作為韓國設計振興院院長,李一奎是政府官員。他領導的韓國設計振興院是韓國設計最有力的推動者。從韓國設計振興院的運作方式,我們可以一窺韓國產品逐漸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