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用紡織品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建議分析
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存在的重要問題與發展建議分析]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便宜、檔次較低,大量高檔次和特種后整理的卷材需要進口,然后分切包裝,在境內銷售。另外一部分在境內的國外獨資企業尤其是電子行業沿用國外產品,難以從國內找到同類產品替代。這就說明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仍存在著較大差距。
一、前言
產業用紡織品,美國Sabit Adanur教授將其定義為:“用于許多非紡織行業的產品、制造過程和配套服務中專門設計的工程類紡織結構材料”。自20世紀前半葉化學纖維發明之后,它的應用領域便得到極大地擴展。象在航空航天、建筑、交通運輸、高速公路、水利建設、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用途。作為紡織行業三大最終應用領域之一,我國在紡織結構調整中,比較重視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應該說起步還比較早、門類也比較齊全。粗略地分,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七十年代起步階段;八十年代打基礎階段;九十年代快速增長階段,以后又進入新的發展時期?,F在,中國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中,提出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產業用紡織品將作為紡織工業的重點發展,這無疑為該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原動力。
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解剖
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便宜、檔次較低,大量高檔次和特種后整理的卷材需要進口,然后分切包裝,在境內銷售。另外一部分在境內的國外獨資企業尤其是電子行業沿用國外產品,難以從國內找到同類產品替代。這就說明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仍存在著較大差距。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依然存在的問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設備運行欠佳影響企業生產
國產設備的逐漸成熟和價格便宜,為不少有經濟實力的單位和個人創造了投資非織造布行業的條件。但是南于國產設備運轉不穩定,產品質量控制不嚴格等問題,也為生產企業帶麻煩,由于設備壞車多,有的生產企業甚至不敢與客戶確定交貨期。
2.原料使用的面還太窄
目前是使用的天然纖維比例還太大,而且天然纖維中還是以棉、毛為主,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局限。當然近幾年化纖,如滌綸、錦綸也有使用。但是我認為,產業用紡織品今后很大的大發展還是可循環可再生的天然纖維當中的麻這一大類,另外一個是高性能的纖維。因為現在真正發展的高性能纖維幾乎90%以上的統統都是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服務的。比如,一架飛機,它里面所用的大部分材料都是紡織復合材料或紡織品,尤其是碳纖維。一臺777飛機要使用2噸半碳纖維,787飛機預計要用到12噸半的碳纖維,所以在產業用紡織品的這個方面,高性能纖維還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
3.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方式單一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到目前為止,我們始終把非織造布作為最主要的中心。從過去發展至今,尤其是最近30年,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方式除了非織造,還存在機織、針織,甚至還有多層復合紡織材料。如果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僅僅用非織造來定義,有些局限,它應該是多種加工方式均存在的行業。
4.產業用紡織品應用領域不廣闊
非織造使用的面太廣,有軍工的、國防的、民用的、文體等多種方面。但在我們中國,許多行業還不了解這些應用領域。
5.產品水平和技術含量有待提高
業內人士普遍認識到:盲目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生產不是企業的發展之計,只有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不斷加大產品開發,企業才會發展。有能力的企業關掉了老設備,放棄了低端產品的生產,把精力轉移到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上來。盡管國內產業用紡織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但是仍然缺少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加快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仍是行業今后的重要課題,需要持之以恒地進行。裝備水平亟需升級。近年來,雖然全行業加快了先進生產線的引進和改造,但我國產業用行業的裝備水平和技術含量,以及裝備材料、加工手段和精度、處理技術等方面與國外仍有不小的差距,亟需加快升級步伐。
6.行業規模仍需擴大目前世界平均水平是產業用紡織品占纖維制品加工總量的30%,非織造材料占產業用紡織品的40%以上,發達國家的比例更高。而我國目前產業用紡織品占纖維制品加工總量的比例不到20%,規模仍需繼續擴大。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