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積極推動鞋企擴大內銷
來料加工企業轉型升級現正征求意見
近日,省外經貿廳等11個省直部門和中央駐粵機構聯合發布《來料加工企業原地不停產轉型的操作指引》,支持和鼓勵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來料加工廠在原加工地實現不停產轉型,使其從沒有獨立法人轉移為有獨立法人的三資企業。
中山市外經貿局、中山海關有關人員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操作指引》文件。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山有注冊的來料加工企業1600多家,實際有通關業務的來料加工企業1500多家,這些企業可原地不停產轉型為三資企業,從而獲得內銷權。目前,中山外經貿部門正就來料加工企業轉型升級征求意見。
“對《操作指引》盼望已久”
中山海關有關人員表示,以往來料加工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最大的障礙就是必須停產,為其原進口設備作價補稅。而《操作指引》的發布實施,將協助企業在不停產的情況下升級轉型,大大減少對企業正常運作的影響,降低了資金方面的壓力,有利于幫助企業適應政策調整的要求,并鼓勵企業自主經營,創立品牌,擴大內銷,實現轉型升級。
南朗鎮外經辦林主任表示,對《操作指引》的出臺已經“盼望了很久”,如果這個政策更早出臺,一些企業就能省去不少時間、精力和費用。該鎮擁有1000多名員工的來料加工企業新佳鞋廠每年創下1000多萬美元的出口額,占該鎮所有來料加工企業出口總額的1/3,目前已經有轉型升級為三資企業的設想,《操作指引》對于這家鞋企無疑是好消息。
另據介紹,今年4月5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2008年版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共有1816個海關編碼商品被列入該目錄,其中就包括98個紙和紙板類商品,其禁止方式為出口。位于南朗崖口的嘉發紙品廠恰為一家較大型的紙箱、紙板來料加工出口企業,而要開展一般貿易和開拓國內市場只能是以三資企業的身份開展,幾個月來嘉發忙著注冊新企業,在《操作指引》出臺前已經拿到牌照。“如果能搭上最新的來料加工企業原地不停產轉型政策的順風車就更好了。”這位負責人表示。
政府積極推動企業擴大內銷
去年國家外貿政策收緊,《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以及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的出臺等都對企業經營和擴大出口造成了沖擊。另外,美國市場疲軟、人民幣升值也對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從2007年12月1日起,原免稅的100%出口允許類企業需征收進口設備關稅,致使涉及的500多家加工貿易企業增資擴產積極性大受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中山海關加緊深化加工貿易監管改革,對深加工結轉作業、外發加工作業實行“網上備案、實時審批、動態監控”,促進產業轉移鏈條延伸發展和適度轉移。深化加工貿易流程再造改革,大力推廣電子化手冊系統和“電子公章”系統,幫助企業應對加工貿易宏觀政策調整。
中山有關部門也及時幫助企業擴大內銷和轉型升級,推動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拓展國內銷售市場,積極引導100%出口允許類項目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往國家鼓勵類靠攏從而獲得內銷權。去年全市共審批加工貿易內銷批準證614份,增長66.39%,內銷總額達2454.07萬美元,增長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