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威海市影響
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財稅[2008]111號文件,自2008年8月1日起,調整紡織品、服裝等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共涉及3196種出口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23.65%。此次調整退稅率,對我市外貿經濟及財稅工作必將產生一定影響。
政策調整的主要內容及背景
此次政策調整分提高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退稅率和取消部分“兩資一高”產品出口退稅兩部分。據統計,本次政策調整涉及我市出口企業626戶,占我市退稅認定企業總戶數的20.34%,涉及出口額3.73億美元,占當期全市退稅出口額的14.38%。
本次上調部分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退稅率,與當前經濟形勢具有緊密的聯系。從國際來說,主要因為是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紡織服裝等行業進口減少所致;從國內來說,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產品出口退稅率多次下調、原材料價格及工資上漲等一系列因素,對以生產出口傳統商品和低附加值的中小企業產生較大負面影響。由于這些企業規模不大、資金實力較弱、產品層次低、抵御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差,經營陷入困境,部分出現關停倒閉的現象。而紡織服裝目前是我國出口及就業的重要行業,上調退稅率,可以直接減少相關企業稅收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增加企業利潤,對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增加勞動就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
一、對稅收收入的影響
外貿企業實行的是退免稅辦法,當退稅率提高后,出口企業利潤變大,同時應退稅款的增加,企業應納增值稅沒有發生變化。對于生產型企業而言,實行的是免抵退稅辦法,退稅率上調,會減少稅收成本負擔,導致企業實現的直接增值稅減少,但同時也會相應地增加等額的免抵稅稅收,年內會有1000萬元的入庫增值稅轉為免抵稅調庫資源。
通過稅率調整,我市企業年內可相應減少企業成本4075萬元,其中,外貿企業2100萬元,生產企業1975萬元。如企業減少的成本全部轉化為企業利潤的話,按目前我市出口企業平均企業所得稅負擔率(22.17%)計算,半年增加企業所得稅903萬元,其中:外貿企業450萬元,生產企業453萬元。
二、對出口企業的影響
根據2008年上半年出口退稅數據統計,我市大型骨干企業與中小型企業實現出口額分別為136525萬美元和121067萬美元,稅率調整涉及出口額分別為9995萬美元和27288萬美元,占比分別為7.32%和22.54%,從比例和絕對值兩方面看,中小企業更為受益。從另一方面看,根據2008年上半年出口退稅數據統計,我市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項下出口額分別為110685萬美元和147087萬美元,這兩種貿易方式受本次退稅政策調整所涉及的出口額分別為34183萬美元和2178萬美元,受影響面分別為30.88%和1.48%。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受益面高出全市平均數16.77個百分點,而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受益面低于全市平均數12.63個百分點。
但對出口企業的利好有限。盡管退稅率上調利好于紡織服裝企業,但從我市來看,相關企業戶均增加出口退稅5萬元左右,難以對宏觀變化形勢起到決定性作用,目前的出口退稅率上調2個百分點,只是幫助出口企業延長了結構調整的過渡期,紡織服裝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品轉型仍不可逆轉的趨勢。
下一步應對措施和建議
加大對企業技改項目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資金、管理服務等各個方面,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項目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積極引進高新技術裝備,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使我市外向型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加強對結構調整的宣傳引導。目前的稅率上調只是為企業的產品結構、出口結構調整提供一個延長期。但總的趨勢仍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充分利用這一時機,積極引導出口企業苦練內功、提高出口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在生產經營上抓好兩個調整:一是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加大對科技產品和自有品牌的投入,重視品牌的打造,走高檔、精品化路線,提升產品附加值,拓展自己的利潤空間。二是要調整營銷策略,建立較完善的產業鏈,改變過于依賴價格優勢、以量取勝的競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