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琨:中企管理模式應回歸到日本、韓國經驗
和訊網:您提到兩個日本的案例,他的管理模式之前也是跟美國學習,后來發現不行找到了日本的模式。
王育琨(經理人商學院院長,著名管理專家):并且他發現要賦予一線員工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二要賦予一線員工追求最佳的能力。說起來這個概念好像很空洞,但是一個企業真能做到給員工獨立思考的權利和追求最佳的權力,這是所有哲學家跟政治學家都在追求這種最佳的狀態,而這種最佳狀態在豐田生產方式里面已經得到了落實。
和訊網:回到中國企業來看,中國企業都在向美國學習,美國現在出現了很多問題,是不是意味著以后中國的管理模式從學習美國回歸到向日本、韓國學習呢?
王育琨:我很堅定的認定這一條。現在企業遭遇成本上升,遭遇資金鏈的問題,所有的問題是富人問題,不是做企業本身的問題,我們現在富了架子大了,我們臃腫了需要的營養多了,這就像開始講的飛躍集團,邱繼寶一開始一個人背著縫紉機跳墻,現在是盲目的擴大規模、擴大生產線,他自己也說別人說我是國寶我就認為真是國寶,我千萬不能搞那么多的生產線、園區,那是富人的問題,這是中國企業家迷失了做企業的本真。我通過跟這些中小企業家交流,我發現他們要學習日本企業的東西,以前在中國管理界是二手貨充斥著,不斷挖掘新潮的東西。現在這個潮漲上來了讓你只是看到海水,現在潮落下去了以前看不清楚的現在都看清楚了,看清楚了誰也不會往上踩,他會追求做企業到底是怎么回事,企業該怎么突圍該怎么思維,就是要回到自己的本真上去。
和訊網:中國企業如何改革他的管理模式?
王育琨: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金堅制衣,前兩年企業碰到了問題經營不下去了,經營到年底的話要虧2000萬,這對一個服裝企業來講是很重的負擔,他感覺沒有辦法就請教了一個大師。大師就和他說,這個企業是誰的?他說百分之百是我的。他說真的是你的嗎?企業實際上是一個公企。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企業是我的也是員工的。因為服裝企業有一個問題,他都是強調員工加工一件價格是多少,價格合高了員工就了老板就賺了,如果價格合低了員工就沒有積極性,他原來有一大堆的高管來辦這個事。大師一點化他就明白了,他就找員工交流,說這個企業辦不下去了虧損2000萬,說我銀行存款和資產賣了我還有8000萬,我可以過的舒舒服服的。但是我關了以后你們這些員工怎么辦?我給你們的工資是高于其他的工廠,我不干了你們能一下找到別的工作嗎,但是我現在實在干不下去了。員工說老板別著急我們商量商量,后來他們就成立了五個管理委員會,這五個管理委員會不拿工資還是計件,設計、銷售還是由他們來搞。他們就問外邊的人,什么情況下可以讓老板的8千萬繼續投資這個工廠?外邊人說如果你讓他一年可以賺800萬他就會繼續干,他們就開始合每個月應該賺多少,每個人應該給老板賺多少。更可笑的是好多企業說非正式組織是有問題的,而解決問題的恰恰是非正式組織。比如說你是重慶人,可能身邊有十個二十個老家的朋友,因為別的公司工資低,這個公司工資高所以人就越來越多,這就慢慢形成了一個小的群體,這個群體里面有一個人出了差錯剩下的這些人要背著,這就形成了一個株連的形式。本來服裝這個行當流動性是很高的,但是因為這個就沒有什么流動了,這是他們管理非常突出的東西。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他怎么提升企業的層次,怎么給老板罰款等等,這些例子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