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個月山東口岸紡織服裝出口放緩
生意社8月19日訊 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山東口岸出口紡織服裝(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和服裝及衣著附件,下同)9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3%,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紡織服裝出口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般貿易出口占主導地位,加工貿易低速增長。前7個月,山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紡織服裝54.8億美元,增長22.9%,占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59.8%。同期,山東口岸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紡織服裝36.3億美元,增長7.6%。
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及地區。日本是紡織服裝出口的最大市場,前7個月,山東口岸對其出口21億美元,增長10.7%;對歐盟出口15.9億美元,增長32.6%;對美國和韓國出口低迷,分別出口1..3億美元、11.6億美元,分別增長4.3%和5.4%。對上述國家及地區合計出口額占出口總值的67.5%。
私營企業出口快速增長,國有企業出口下降。外商投資企業仍是最大的出口企業類型,前7個月出口34.1億美元,增長12.1%;私營企業出口26.4億美元,增長37.2%;集體企業出口15.7億美元,增長15%;國有企業出口15.4億美元,下降0.5%。
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增速明顯快于服裝。前7個月,山東口岸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48.7億美元,增長23%;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42.9億美元,增長9.5%,比同期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增速低了13.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紡織服裝出口放緩,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影響:
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我國紡織服裝業成本優勢減弱。紡織服裝業作為我國一個傳統工業,多年來的發展主要依靠國內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勞動保障措施不斷完善,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同時,近幾年隨著國際農產品和原油價格持續走高,紡織行業的兩大主要原料———棉花和化纖價格大幅上漲,使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持續增加。
人民幣持續升值,企業出口利潤大幅壓縮。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幅度達6.5%,已接近去年全年6.9%的水平。
出口退稅率下調,以及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對企業影響顯著。2006年和2007年,國家兩次降低出口退稅對紡織服裝企業的盈利能力形成嚴峻考驗。部分依靠出口退稅維持利潤的中小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此外,去年9月,國家加工貿易政策調整,資金緊張極大制約著企業的正常運行。
雖然自8月1日起部分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回調,從當前的情況看,影響和制約紡織服裝出口的自身因素將長期存在,外部環境則隨著貿易壁壘的加強而更加嚴峻。專家建議,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盈利空間;加強產業整合,引導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或者企業之間戰略進行合作,提高規模效益和市場定價權,降低企業的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