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一船縫紉機倒進海里昭示的危機
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企業管理的改革是整個改革的關鍵,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的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然而,中國的企業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管理模式問題,比如資金問題,家族企業問題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訊網特邀著名管理專家,經理人商學院院長王育琨就中國企業管理改革的30年歷程以及存在的問題與廣大網友討論。
中國企業遭遇危機不可能通過宏觀數據解剖出來
和訊網:王老師您對改革開放30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育琨(經理人商學院院長):民營企業從默默無聞到國家力量主體這是最大的感受。
和訊網:您認為改革分成了幾個階段。
王育琨:我不傾向于分成幾個階段來解析一段歷史。我最近在給奈斯比特(《大趨勢》作者)作助手研究中國大趨勢。他強調的是今天是過去的傳遞,未來是今天的延續,要理清楚迄今為止發生了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解剖現實,現實是什么樣的狀態。我曾經問他,你歲數也不小了你不懂中國也不懂中文,突然要寫中國的大趨勢,作為一個中國人要看過去30年的大趨勢都很難,你怎么看?他說這個難不住我,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哲學家,我也不懂中文,但是我有一雙童真的眼睛。這個有點類似新聞媒體的“新聞眼”,比如說和訊封面上要上一些重點,編輯要選擇重要的方面。他就說要觀察社會發生什么變化,就看紙媒封面上發生什么變化,都在報道什么事情、什么人來看這種變化。
人類是一條奔流向前的河流,我們不要切割成幾段,而我們要重點看現實,但是看現實又不是說看一些宏觀的總體數據,宏觀總體數據實際上是一個二手貨,真實的是在企業里面發生的事。比如說中國企業現在說遭遇危機,這些危機是什么東西,你不可能通過宏觀數據解剖出來,只能通過說案例解剖出來。
飛躍縫紉機為什么倒進海里?
和訊網:我理解是通過分析一些具體案例,來看中國改革30年來的一些變化,您是否可以舉一些案例?
王育琨(經理人商學院院長,著名管理專家):我今天和網友分享幾個案例,曾經是民營標桿企業的浙江飛躍集團現在遭遇了資金的危機,這個事是怎么事。還有一個是達哈之爭顯示了中國管理什么方面。第三個講一下美國的次貸危機。第四個想說一下王石怎么了,通過這個事看待中國企業、中國管理發生的實質性變化。通過這四個事給大家解釋現在什么樣的東西是管理的本真。
飛躍這個案例,大家都知道飛躍最早的時候邱繼寶連中學都上不起,后來到東北干補鞋匠,過了幾年他又搞了縫紉機廠,他做的是很辛苦。他老跟人講這個故事,就是他第一次背著碼邊機到廣交會,但是人家不讓他進去,因為他是民營企業,后來他從墻邊跳進去了,被罰了50塊錢。后來他找了一個香港的黃頁,給所有的商家寄信、寄照片、地址,后來總算來了幾千美元的訂單,后來他的經營傳奇開始。92年他在香港設立了點,后來又收購了日本的小縫紉機企業,慢慢發展的很大。02年朱容基總理去考察的時候說邱繼寶你真是國寶,他從一兩百塊的縫紉機賣起到現在賣到一兩萬塊的縫紉機。就是這樣一個企業今年4月份遭遇的很大的危機,開始有傳言說借了高利貸,說他跑了,實際上他沒有跑他還在工廠里,浙江省政府跟臺州市政府還在管他。最新的信息是被中潔股份入主飛躍,也是同樣做做縫紉機的一家公司。我感到奇怪的是飛躍在4月份資金鏈已經斷裂了,但是在兩會的時候邱繼寶是人大代表,他跟各個臺州市長一起接受媒體訪問。當時媒體就問中國現在經受這么大的危機,匯率上漲、人民幣升值中國企業日子很難過飛躍怎么樣?他說飛躍很好,我們既是動力也是機會,我們靠技術創新已經創出自己的品牌,已經渡過危機沒有問題,是非常高調的接受記者采訪??墒腔厝]有1個月工廠就運行不下去了,不得不接受政府的一些政策,像他占的工業園轉成商業用地在賣,然后給他8千萬的貸款,然后是資金的入股,環節資金鏈的危機。
這里面的看點,是本來企業碰到了危機,但是它的領導人會說一些非常冠冕堂皇的話,這中間是有差異的。后來到它的網站上看,飛躍集團一般說它的銷售收入是30億元人民幣,但是據臺州海關顯示出來的數據,它05、06、07都是七八千萬美金的出口量,飛躍自己講它的海外銷售跟國內銷售是四六分,就是六成是國外銷售,四成是海內銷售。當地的中潔集團就認為飛躍集團是二八分,是國外占八成,國內占二成,他的意思是飛躍在國內的份額沒有那么大??p紉機這個行當在國內是賺錢,在國外是不怎么賺錢的一個行當,邱繼寶的四六分換算出來,咱們給他按照8來換算,他是7.2億人民幣,要是再加上另外4成整個銷售收入就是10億元人民幣,但是他對外說是30億。這10億跟30億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呢?我看飛躍這幾年是不斷的引進生產線,不斷的建設生產園區,他是生產能力不斷的擴張,生產線不斷的在引進,生產園區不斷的在建設,但是實際上它的銷售收入從現在來看是10億,他自己說是30億,我們就說這有可能是它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