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毛皮出口貿易商遭遇“快錢”危機
兩年間出口退稅率調整了6次,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20%,此外,人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的迅速上升,廣東的制造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利潤空間一壓再壓。其中殘喘的一部分制造型企業,開始制造“假冒身份證”,以別國產品名義出口到對中國商品實行反傾銷的國家,或仿冒產品出口認證來獲取非法利潤。然而,現在這樣的日子也無法長久了。
制造企業最后的瘋狂
五金產品出口和紡織產品出口正在遭遇著類似的問題,出口不暢,一些企業也從辦“假證”上想辦法。
從2008年初至今,深圳貿易商劉濤的業務下降了4成,“我周圍的貿易商都處在半休眠的狀態。”劉濤形容這是一個群體狀況。從2007年末開始,由于出口不暢,深圳周邊的制造企業陸續倒閉,劉濤的代理客戶也越來越少。
由于次級債危機導致美國市場需求降低,而美國又是中國低附加值產品最大的需求國,沒有訂單的企業只能接連倒閉,而國內市場的環境也威脅著工廠和貿易商的生存: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價格上漲。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貿易商劉濤不得不重操舊業,把已經丟棄2年的一項業務——轉口貿易再次撿了回來。
所謂轉口貿易就是企業把產品成品貼上第三國家制造的標簽,取道該地區,以第三國產品的名義輸往出口受限的國家,然而現在的目的地已經不是歐美,而是南美洲一帶,“南美國家對中國紡織品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這里的許多國家都對中國紡織品設有反傾銷規定,所以,轉口貿易可以繞過這些規定。”劉濤形容,“這種方式可以暫時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劉濤主要向客戶推薦孟加拉、新加坡、越南等國,作為主要轉口貿易地區。兩年前,由于嚴打,劉濤曾放棄過這項業務,現在不得不重操就業。
五金產品出口和紡織產品出口正在遭遇著類似的問題,出口不暢,一些企業也從辦“假證”上想辦法。
2008年初,很少出現假冒其標志的國際知名認證企業UL發現,一批未經過其認證的防火器材竟然貼上了其認證標志,計劃明目張膽地銷往巴西。最先了解到該情況的是溫州檢驗檢疫局,他們接到舉報,溫州市一家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生產假冒UL標志的產品,該局立即對這家公司進行稽查,發現他們正在生產的平推式防火門鎖,產品標簽和外包裝上印有UL標志,訂貨商來自巴西。
假認證得不償失
為了擠出國門,偽造出口認證標志成為出口商們的另一個手段。
雖然外貿環境惡劣,但是,國內市場競爭環境的激烈,讓出口商們不敢面對。有一次,尾貨商人李建太花了100萬元,把一個倒閉工廠的所有貨品納入囊中,“平均成本,每件衣服只有8角錢。”在這些衣物中,他發現了裘皮大衣等價格不菲的商品。
“只有出口,才能賣上一些價格。”貿易商劉濤不斷向走投無路的客戶推薦這類轉口南美的項目。
為了擠出國門,能否獲得出口認證標志成為出口商們至關重要的目標。
UL是一家安全認證機構,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獲得該機構認證的產品被歐美市場認為是品質安全的保障,所以國外買方經常要求通過該認證機構的認證,才能夠建立合作關系,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通過該認證。
“企業通過正規手段尋求UL認證,不僅僅出于認證本身成本方面的考慮。”正在準備把新產品“電子本”銷往國外的漢王公司產品負責人王邦江向記者解釋其中的原因,王邦江也正在與UL認證機構進行聯系,希望能夠通過他們的認證,獲得出口的“身份證”。
“對于企業來講,獲得UL認證的費用只有幾萬元,這是多數企業能夠負擔得起的,而提高產品質量,對于那些小企業才是真正的考驗。”王邦江解釋道:“比如,一個電子產品,它的電源線要符合UL認證的一整套安全數據,小企業就必須要大投入地提高產品質量。而對于我們這樣對技術研發投入比較多的企業,通過認證則相對簡單。而對于普通的企業,在技術方面投入就比較大。”
為了防止假冒偽劣產品的全球性泛濫,UL認證機構本著安全使命感,在世界范圍內推出了其全新的全息UL標志,涉及的領域包括電源線、夜間照明燈和吊扇在內的32個公共消費品。這種經過重新設計的標簽結合了最前沿的技術創新、更高的安全特性,使其能夠方便地被識別和驗證,但若要復制它卻難乎其難。
“變臉”出口前景堪憂
此外,另一種“變臉”方式——假冒認證,也開始遭到圍剿。
貿易商劉濤的轉口貿易日子過得并不安穩,“隨時隨地都可能再次出現嚴打。”同時,被用作轉口的第三國如孟加拉等國,已經開始配合目的地國嚴打轉口貿易。“現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劉濤無奈地表示。
此外,另一種“變臉”方式——假冒認證,也開始遭到圍剿。針對假冒的情況,近日,UL公司成立了反假冒行動中心,其工作主要是聯合各國政府機構和海關,對假冒產品進行查處。在中心內設立專線接受舉報。
這家美國的老資格認證機構甚至與美國海關、聯邦調查局等各級執法部門共同協作,為政府部門提供培訓研討會及參考資料,以協助進行反仿冒工作。
現在,對中國假冒認證的企業威懾最大的是美國的法律。據了解,包括UL在內的認證機構們正積極推動法律修訂,并已經在美國參與了幾起針對被控走私仿冒貨品的案例。
此外,這家頗具實力的認證機構也得到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不遺余力地打擊假冒行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打擊假冒UL標志專項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相關部門加大力度、集中打擊假冒UL標志的不法行為,以保護中國產品的信譽、保護UL和經UL注冊的國內幾千家企業的正當權益。”
UL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賴倫輝近日表示:“中國一直是國際上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需要重視的是,質量與安全,是企業進軍全球市場的重要關卡,是企業決策者絕不能忽略的關鍵事項。”
紡織工業協會項目經理韓佳升對UL的做法持肯定態度:“其實,現在出口環境惡劣,正好可以幫助我們產業升級、淘汰真正的低質量、低附加值的產品,讓好的企業更好,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直接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