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紡織固定資產投資分析
紡織資源8月13日專稿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6月全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500萬元)固定資產計劃總投資4483.50億元,同比增長10.97%,實際完成投資1267.29億元,僅占計劃投資的28.27%,同比增長14.24%,其中新開工項目數為3220個,同比下降11.10%,竣工1100個,同比仍然增長21.28%
從主要投資地區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依然集中在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其中山東省1-6月計劃投資572.83億元,期內新開工項目397個,已竣工項目153個,實際完成投資229.26億元;江蘇省1-6月計劃投資660.94億元,期內新開工項目472個,已竣工項目197個,實際完成投資190.04億元;浙江省1-6月計劃投資622.72億元,期內新開工項目288個,已竣工項目55個,實際完成投資144.11億元。
紡織資源主編李軍認為,從全國范圍來看,湖南、河南、江西、安徽等主要產業轉移地今年前5月的實際投資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上述四省前四月固定資產實際投資259.43億元,占全國的20.47%,新開工項目數771個,占全國的23.94%。受國家貨幣從緊政策以及信貸政策影響,沿海大多省市新開工項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轉出的省份主要是江蘇和上海,上海實際投資同比下降56%,是轉移最多省份。從已竣工項目來看,竣工項目超過100個的省市有四個,分別是江蘇省的197和山東的153個以及河南的153個和河北的141個,而江西也達到90個。
分行業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集中在棉及化纖紡織及印染精加工行業、服裝鞋帽、化纖制造、紡織制成品及針編織品行業。1-6月以上五個行業計劃投資4130.62億元,占全部紡織業投資的92.13%;實際完成投資1155.54億元,占全國紡織投資的91.18%;竣工項目1015個,占全國紡織竣工項目的92.27%。
棉及化纖紡織染制造業的投資比例最高,1-6月棉及化纖紡織染制造業計劃投資1318.18億元,占全國的29.40%;實際完成投資376.83億元,占全國29.74%,完成施工項目306個。其中棉及化纖紡織加工制造行業實際完成投資332.14億元,同期棉及化纖印染實際完成投資44.69億元。從棉紡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來看,紡織加工比例偏高,而下游印染精加工投資不足,勢必影響上游產品的消化。棉紡織加工業長期處于產能過剩,而上游棉花等原料缺口較大,價格不斷上漲以及下游需求放緩,棉紡織行業利潤每況愈下,整體行業利潤率低于3%,棉紡行業投資規模應該壓縮,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投資適當向下游印染精加工傾斜。
服裝鞋帽制造業1-6月實際投資比例占全部的31%,實際完成投資393.78億元,完成施工項目406個,其中紡織服裝制造業實際完成投資376.20億元。服裝行業的產能過剩是常態,但是行業內有影響的服裝品牌依然較少,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幾乎沒有,行業投資還是集中在常規產能,同質化現象嚴重,缺少高附加值的品牌打造,1-7月服裝出口增幅明顯放緩,已降到一成以下,不足8%,美國、香港、日本等主要貿易國家對我國服裝進口均出現一定程度負增長,主要是受制于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比價效應,服裝行業投資結構應該向品牌建設型轉移,而不是單純產能擴張。
化學纖維制造業的投資比例較高,1-6月化學纖維制造業實際完成投資129.16億元,完成施工項目48個。其中粘膠纖維制造的竣工項目數就達到12個,完成投資也有22.54億元。目前粘膠行業已經處于產能過剩狀態,行業利潤不斷下滑,相較于去年同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而新增產能還有27個項目在施工,產能過剩的現狀令人擔憂;上半年滌綸纖維行業依然有27個項目在施工,其中竣工項目數達到5個,實際完成投資41億元。
上述數據表明,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熱有所下降,實際投資同比增速已不到15%,但是化纖行業投資仍有偏熱傾向。今年國內外市場都面臨嚴峻形勢,需求增幅放緩,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加速等等因素,這與去年的情況完全不同。
紡織資源主編李軍認為,紡織行業已出現由沿海東南部至內地西北部的分產業和分地區的梯度轉移,內地部分省市的投資增速明顯加快,但是產業轉移只是紡織行業發展的一個權宜之計,從長遠來說,紡織行業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絕不是短期逐利式的盲目擴大產能,而不考慮行業的動態發展,行業升級是必須的,出口退稅回調兩個百分點已成為現實,國家增加財政補貼來解決行業現有壓力,但也只是為行業升級帶來一定緩沖時間,行業洗牌是在所難免的,品牌缺失和產品附加值低的企業還是面臨被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