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鞋等企業仍未度過寒冬
生意社8月20日訊 和往年一樣,八月的浙江酷熱難耐,但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所面對的“嚴冬期”卻還在繼續。自2007年末起,持續不斷的企業“倒閉潮”一浪高過一浪,企業由于經營困頓驟然停業倒閉的案例在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紛紛上演。
“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年初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坦言。作為民營企業大省,在一連串壓力下,浙江諸多中小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
而今,倒下的企業很痛苦,尚在堅持的企業則要忍受更大的痛苦。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使然,還是國內外因素造成的中小企業生態環境“污染”?生死攸關之際,它們能否渡過這場劫難?
已倒下的、仍堅持著的中小企業們都需要一個答案。
樣本
邱繼寶怎么了?自入夏以來,這個名字開始一次又一次地被人們重復提起。
誰也沒有預料到,最早深陷資金鏈危局的境況會發生在著名的“縫紉機”大王—飛躍集團身上。
2008年1月至4月,這家曾經名列“中國制造企業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50強”首位的民企,受美國次貸危機、中國紡織業和出口萎縮影響,海外訂單大幅減少—出口總額僅為1848萬美元,比去年大幅下跌44%。
與此同時,飛躍還深陷資金鏈危局。隨著銀根收緊,業務不振的飛躍對所欠銀行的18億貸款根本無力償還。由于難以獲得新的貸款,繼而開始轉向民間信貸尋求周轉資金—一位相關人士透露,企業在寧波民間所借的資金就高達上億元。隨后,因為無力償還民間借款利息,在放貸者逼債之下,飛躍又不得不向當地政府求救。
此間,面對“為何不是別人倒下”的疑惑,無奈的邱繼寶不得不承認,“確實有企業自身管理方面的原因”。
事實的情況是,雖然經過多年發展,飛躍管理層始終沒有引進職業經理人或外部經營管理人才,而這種家族管理也并未發揮其在許多家族企業中看得到的優勢。頗具典型的例子是,一個在其他縫紉機廠7元錢都不讓采購進的配件,在飛躍,居然以22元的高價就進去了。
而為了拓展國際市場,飛躍將海外的“攤子”越鋪越大,也無疑加劇了企業的成本危機。近年來,企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組建海外公司上,并已在美國邁阿密、洛杉磯和歐洲等地成立了18家分公司,由于邱繼寶一直強調“人才本土化”,招聘的員工以本地人為主,無形中造成了人力成本的大幅提升。
與飛躍這幾年不斷擴張相伴的,還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企業的慷慨“輸血”。事實上,多數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臺州沒有分支機構,對飛躍的真實運營情況了解甚微。一旦一家銀行貸款給飛躍后,其他銀行也隨之跟風,最后則是比誰逃得快,逃不走的就被套住。
如何拯救飛躍?幾個月來,這是當地政府反復磋商研討的一道難題。然而,邱繼寶和飛躍還是幸運的,他們的重生希望可以系于當地政府的援助之手,但對更多面臨困境的企業來說,其多舛的命運似乎仍是無法避免的。
困局
“貨款拖欠一兩天并不可怕,關鍵是沒了償還能力,變成了壞賬。”陳錦林是杭州某電子企業的負責人,說起近況,這位做了十幾年繼電器生意的老板抱怨連連,“今年上半年以來,美國幾個客戶的貨款一拖再拖,現在竟然連人也聯系不上了。”
陳錦林的公司在杭州西郊的老和山腳下,規模雖然不大,產品的銷路卻一直不錯。在他的印象里,拖欠貨款的現象往年也偶有發生,但從未像去年和今年這樣猛烈。
“銀根收緊繃緊了企業資金鏈,提高了企業財務成本,原材料持續漲價、人民幣不斷升值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加上次貸危機這么一鬧,我們已經不敢再接單,尤其是美國客商的單子。”
就在陳錦林為了貨款焦頭爛額之際,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也接到了省內多家外貿企業的報損,其中有兩家臺州地區的機電企業,共有315萬美元出口應收賬款無法收回。
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的統計數據則顯示,一季度公司受理的報損案件達到112個,涉及金額22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兩倍以上。其中1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報損案件4起,涉及金額達895萬美元,而去年同期超百萬美元以上的大額報損僅1起。這是自2002年中國信保浙江分公司成立以來,首次遇到報損案件突然大幅增長的情況。
更值得關注的是,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今年前2個月,浙江對美國進出口45.3億美元,下降0.8%,出現了繼1997年1月浙江對美國外貿下降3.5%之后,11年來的首次下降。
陳曄已經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美國次貸危機對她的影響。“每個月工資卡上的錢明顯比去年少了。”作為杭州中藝經貿有限公司的一個普通業務員,她所在公司的外貿出口額曾經排在杭州市同行中的前5位,然而,“現在出口的形勢已經大不如前了”。
而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中小企業困境最直觀且觸目驚心的表現則是普遍出現的停工、半停工以及倒閉現象。
“眼下的情況變得更嚴峻了,溫州中小企業的困境在加劇。”溫州市經貿委主任姜增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7月16日,溫州市經貿委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出爐。這份名為《工業生產持續走低中小企業壓力較大—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分析》的報告顯示,據7月初溫州市經貿委對全市31個工業強鎮和開發區的15521家中小企業調查發現,停工、半停工企業數達1009家,占調查企業數的6.5%;倒閉企業數達250家,占1.6%。停工、半停工和倒閉企業數合計1259家,占調查總數的8.1%,相較1月至4月數據中的6.3%,短短不到3個月時間,已經上升了2.1%。
而不少行業協會人士和中小企業主還是認為,這一官方數字“太過保守”。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