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第三代休閑”概念之爭與行業之辯
生意社8月21日訊 在北京奧運創造多個世界奇跡的矚目時刻,一場關于服裝行業發展的爭議性話題也在網絡上激烈上演。8月16日,由埃古品牌與中華服裝網聯合推出的“眾說紛紜第三代休閑”專題引來各界人士的關注與參與。“第三代休閑”自去年由埃古定義和推出后,再一次成為業界爭議的焦點話題。
中國休閑服裝產業歷經二十多年的蓬勃發展,經歷了從關注產品到品牌,到渠道,再到資源經營的市場洗禮。現在,這個產業進入了發展的調整期和戰略機遇期,休閑服的種類也在不斷改變和“進化”:大眾休閑時尚化、時尚休閑風格化、運動休閑主題化、商務休閑年輕化、戶外休閑生活化、牛仔休閑個性化。
著名時尚產業經濟研究專家李凱洛在《中國休閑服市場未來發展思考》中表示,“但無論如何改變,在未來,生活方式仍將成為所有商業研究的主題,第三代休閑服,便是在倡導一種更為時尚、個性、自我的生活方式。”
墨攻文化傳播CEO劉宏也認為,目前國內的休閑服飾品牌已經悄然發生變化,運動品牌不斷休閑化,商務休閑品牌 不斷年輕化,戶外品牌不斷生活化等趨勢,這都使得第三代休閑裝的個性生活方式特征更加鮮明。在國內休閑裝市場,以馬克華菲、埃古、卡賓等為代表的時尚休閑品牌異軍突起,他們正是圍繞個性的時尚生活方式創新品牌的服務內涵,走出休閑裝產業同質化的窘境,成為休閑服飾的領軍品牌。
對此,時尚評論家、中國紡織產業研究部副主任楊度也深有同感。他說,與其老是用陳舊的洗牌概念來描述休閑裝市場的新的嬗變,不如深入“發現”其結構性。現在的休閑服裝市場,已經不能用傳統的那種休閑服印象去定義了。時尚元素的加入是第一個方向。有些品牌甚至可謂是“前衛休閑”,大力吸納搖滾、朋克等街頭元素了。運動元素是第二個重要內容。全民健身運動、運動的時尚化、運動員明星化等社會現象充分地反映到了服飾文化身上。
而同樣關注服裝產業多年的中國衣服網CEO、中國服裝網總經理廖斌,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與見解。“上階段,似乎極其強調個性和另類的叛逆之感。但進入第三代市場競爭,一批品牌初期定位的那些消費群已經開始走向成熟,因此品牌的消費群定位也隨之拓寬,表達的感覺也開始發生變化,開始擺脫原先一味強調年輕、另類和個性之感,更注重時尚元素的表達。”
對于行業熱炒“第三代休閑”服裝概念,北京奧運會中國隊入場服裝設計評委、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服裝結構與工藝教研室主任張辛可則表現得比較冷靜與謹慎。他認為事實上沒有“第三代休閑服”的存在,至少這樣的理解和言說太中國化、太局限和太功利。他認為,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假設第三代比第一、二代先進,那么,任何單位、品牌或者區域馬上可以用“第四代”和“第N代”替代你!但是我同意“第三代休閑”概念提出的某些好的內涵和與時俱進的“想變革”的念頭。
他同時認為,“我們創造的休閑服應該是以“文化和審美”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的,是應該給我們以真正的靜謐感、幸福感、滿足感和反映生活品質的。我談的生活品質,恰恰是這種具有東方文化特質并具有普世價值的心靈性的休閑的心態、休閑的方式、休閑的生活態度,甚至是休閑的創業精神,那是一種很高的品質。”
與行業權威人士話題遙相呼應的是,傳媒的聲音也從未間斷過。《中國服飾報》、《服裝時報》、《紡織服裝周刊》、中國服裝時尚網、中國服裝網、中華服裝網、中國時尚品牌網等,都表現出極為敏感的職業特性,相關的報道也表達了他們的洞察能力。每日商業電訊CEO、《東南早報》紡織服裝產業鏈記者汪廣英也將三代的發展進行了總結。“這三代之間風格依次傳承,相互學習吸收,不斷創新推進。其延續的節奏是將就--講究--考究。”……
品牌的發展折射出時代的進步。有關“第三代休閑”的概念之爭與行業之辯,隨著話題的推進與探索者的實踐,還會呈現出新的趨勢。但不管如何變化,可以預見的是,在時代需求的驅動下,第三代休閑服裝也必然有過時的一天,第四代、第五代,乃至“千秋萬代”的出現也只是時間問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要被時代淘汰。這是第三代休閑概念給我們的啟示,也是時代與企業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