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進入產業升級關鍵時期
機械工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已進入由量變轉向質變、產業加速升級的關鍵時期,業內骨干企業應審時度勢,搶占先機!”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行業快速發展
為產業升級積累能量
蔡惟慈表示,經過新中國成立后近60年的努力,我國機械工業實力和國際地位有了明顯提升。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全行業令人矚目的持續、高速發展,更大大加速了這一進程。機械工業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行業發展已進入產業升級的“關鍵階段”。
自2002年以來,我國機械工業已連續6年實現20%以上的增長。數據顯示,“十五”期間我國機械工業經濟指標大幅上揚,機械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3.71%,2005年機械工業總產值為2000年的2.9倍,利潤為2000年的4.05倍。2006年、2007年各項經濟指標更是表現喜人,比上年增長30%以上,使得2007年機械工業總產值比2000年增長5.06倍,利潤更是上升了7.5倍。
今年,機械工業增速雖有所回落,但前5個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仍達到21.6%,居工業各部門之首。工業總產值增速達29.16%,占全國工業總產值比重達18.74%,同樣居工業各部門之首。
“以前,機械工業也曾有過短暫兩三年的快速增長,但隨后往往伴隨著馬鞍形,大起之后便有大落。進入新世紀以來的這輪高速增長,相對而言,是持續、協調、均衡發展的,為機械工業產業升級,由量變向質變躍升積累了巨大能量。”他表示。
“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到,機械工業效益的增長快于產銷的增長,而在以前很多情況下,產銷的增長并沒有伴隨著效益的同步。而新世紀以來的這次增長,是伴隨著品種更新、效益改善、勞動生產率提高和新產品、高水平產品同時出現的。”他說。
目前,我國機械工業重點產品產量多數已躍居世界前列。2007年,我國發電設備達到12991萬千瓦,比2000年增長10.4倍;汽車達888萬輛,比2000年增長4.29倍;數控機床達12.3257萬臺,比2000年增長8.8倍。此外,摩托車、電動工具、照相機、復印機、集裝箱、電機、變壓器……機械工業越來越多的產品產量已經躍居世界前列。
“而且,我們已經有一批企業的產品正向世界先進水平沖擊,這也是我判斷機械工業從量變進入質變轉折期的根據之一。如發電設備、高壓輸變電設備、礦山機械等。”蔡惟慈表示。
“此外,我國機械工業外貿進出口態勢開始發生逆轉,出口增長格外引人矚目,顯示我國機械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所提高。”他說。 據了解,2007年我國機械工業實現貿易順差241億美元。今年前5個月,機械工業各月出口交貨值累計增幅均保持25%,呈平穩增長。13個分行業累計出口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其中,農機、內燃機、工程機械、重型機械、通用基礎件、食品包裝行業超過50%,農機行業今年前5個月出口增幅高達69.06%。
蔡惟慈解釋說,我國現已進入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為機械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非常難得的市場條件。而在以前,機械工業的服務對象本身處于艱難的爬坡階段,不足以支撐機械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此外,城市化進程也為機械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城市化進程除了為汽車等消費類機械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外,還帶來了一個變化,就是很多機械企業搬出城市,向開發區、工業園區轉移,使廠區可以進行全新規劃,使工藝更合理、流程更高效,為產業升級提供條件。
蔡惟慈表示,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不僅使我國機械工業全面躍居世界機械工業大國之列,而且使業內多數骨干企業擺脫了歷史包袱,部分優勢企業初步具備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潛能。持續較快的量變正迅速積累行業走向全面升級的能量。
轉變發展方式
必須加快產業升級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促進機械工業加快產業升級。”蔡惟慈表示。
他說,目前各地都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機械工業的服務對象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機械工業不能滿足于外延式、粗放型的增長,而必須重視質的提升,能為用戶提供更環保、更高效的各類設備。同樣,機械工業自身也面臨著節能減排的要求,要求機械企業在產品設計、制造環節能適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這些,都要求企業必須加快產業升級。
此外,多種外部因素要求企業必須更加依靠勞動者素質提高,更加依靠技術進步的作用,更加依靠管理水平的提高來實現發展。從而通過自身的優化升級,化解來自上游的成本上升壓力。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