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繼寶:“國寶”之殤
時光倒退到8年前,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杭州視察工作,到飛躍集團考察,聽取集團董事長邱繼寶的匯報后說道:“飛躍這個典型,基本上是在平地起家,從零開始,發展到現在這樣一個規模的企業,這是很了不起的。飛躍這種精神,不僅是把工業搞好,而且運用了高新技術。以高新技術引導、改造縫紉機這個傳統行業,所以才能脫穎而出,一枝獨秀。每一個傳統行業,都可以通過高新技術改造,脫穎而出。你邱繼寶是個‘寶貝’,是‘國寶’。你能夠為中國縫紉機行業在世界上爭得一席之地,我們大家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當朱镕基在離開會議室的時候,對邱繼寶說:“你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是把縫紉機作為一項事業來做。”并和全體管理層在“四海一家,中國飛躍”的背景墻下,留下了一張令人難忘的珍貴照片。這張照片,現在還掛在飛躍集團的大會議室里,而將縫紉機作為一項事業來做,也成為邱繼寶一生的奮斗目標。
這段話說在飛躍集團最鼎盛的時期,這也是邱繼寶“國寶”名字的由來。
“國寶”迷局
8年之后,也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之后,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已經取得飛躍性的進步,縫紉機從每個家庭夢想的四大件,已經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家庭耐用消費品,豐富的商品,使得人們對衣著的追求得到更好的滿足。從遮身掩體,到追求時尚功能,人們不用再守著自家的縫紉機,縫制一家幾口的衣著。市場的需求變了,但是邱繼寶和他的將縫紉機作為事業的夢想沒有變。
此時,飛躍也實現了產量上和銷售渠道上的飛躍,和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關系。雖然如此,對縫紉機的整體需求量在下降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時的飛躍,繼續生產老式的縫紉機,在開拓產品銷售渠道上,飛躍集團也沒有更多的辦法,而是按部就班地走。
問題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終,壓在飛躍集團身上的資金債務,如雪崩一般爆發了。
為了自救,飛躍開始了一系列的調整,首先是減產和停產微利的產品,然后是上馬新項目,擴大生產高附加值,高利潤空間的產品。
為了挽救飛躍這個臺州市的重點企業,臺州市政府沒少下功夫,首先是要給飛躍集團把脈,找出問題的原因,于是,在今年3月,由臺州市經委主任張銳敏帶領的工作小組,進入飛躍集團進行專題調研。4月中旬,臺州市、椒江區先后出臺具體措施,協助飛躍集團度過困境。
之后要給飛躍輸血,在浙江省政府的牽頭協調下,各家銀行統一繼續給飛躍公司提供貸款。緩解飛躍的資金壓力。
飛躍是一個家族企業。其核心飛躍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58億,邱繼寶控股93%,其妻阮云蘭擁有7%股權。目前飛躍年產各類縫制設備500多萬臺,其中高速包縫機、繃縫機占世界總產量的50%,占國內的70%。近年來,邱繼寶還介入食品機械、箱包、中央空調、紡織機械等產業,并在天津、山東、臺州等地投資房地產。
此時的邱繼寶,面對飛躍即將進行資產重組的困境,邱繼寶也不再是飛躍的寶了。能否順利進行資產重組,飛躍的何去何從,充滿變數。飛躍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