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爾縣刺繡協會 繡出婦女美好人生
生意社8月23日訊 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納達齊牛祿鄉刺繡中心“西遷情刺繡坊”里,一件存放50年但鮮艷如新的“龍鳳呈祥”繡品最能引起觀者在此駐足,這也足以說明錫伯族刺繡的悠久歷史。
錫伯族婦女心靈手巧,民間刺繡歷史悠久,她們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把它體現在刺繡的圖案中,在服裝、頭巾、枕套、鞋子、窗簾等日常用品上,都有人物、山河、樹木、花卉、飛禽走獸等圖案。為保護傳承錫伯族傳統文化,提高年輕一代的民族文化意識,納達齊牛祿鄉在落實聯合國援助501項目中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從事手工刺繡的婦女有200余人,有民間手工作坊40間,還計劃組織刺繡能手去內地參觀學習。
記者在采訪時,看到有許多奧運主題的刺繡品,這也表達了錫伯族婦女為奧運加油、喝彩的情結。現在大多刺繡作品出自機器,這樣不僅提高了產量,而且在質量上也和手工刺繡相媲美。來自國內外的訂單已使當地的師傅們應接不暇。
納達齊牛祿鄉在當地大力推廣刺繡手工藝,還成立了刺繡協會,將民間刺繡高手集中到協會當中,并為每個刺繡坊命名,這樣協會不僅便于管理,而且能使刺繡師傅們有一種責任感和榮譽感。目前在察布查爾實施的聯合國援助501項目,就是中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綜合扶貧示范項目。這個項目2006年11月啟動,我區的察布查爾、木壘、奇臺被確定為項目實施縣。察布查爾縣許多錫伯族婦女受益于此項目。
察布查爾是錫伯族語“糧倉”的意思,因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水量充足,該縣大量種植水稻,目前優質水稻面積達13萬畝,有新疆“米鄉”的美譽。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地處新疆伊犁河谷,1764年,3725名錫伯族官兵及家屬離開故鄉沈陽,西遷至此屯墾戍邊,每年農歷四月十八日是錫伯族從東遷往新疆的紀念日,稱為西遷節,每年都舉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錫伯族人口數為188824。目前,有2萬多錫伯族人口生活居住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是中國錫伯族文化的唯一保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