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的表現鼓掌
2008年上半年,縫制機械行業在經歷了連續8年快速發展后,行業產值首次呈現負增長、整機生產全面下調、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出口呈現下滑趨勢。幾乎在同時媒體報出飛躍集團因資金鏈斷裂出現經營困難的消息,繼而又有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收購飛躍集團的報道。消息經媒體報道后,產生了很大的宣傳效應,行業和相關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行業在發展出現生產能力過剩,產品滯銷和資金周轉等方面的問題是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矛盾集中釋放的必然表現,這一切似偶然,實必然,只不過是行業受人民幣匯率調整、生產原料漲價、勞動力價格攀升和國內外市場需求銳減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影響,比預計過早地發生罷了。
在這場突然而至的風雨面前,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處事不驚,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在第一時間進行權威發布,向社會如實披露行業運行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對行業發展前景進行科學的分析,一篇“風雨過后是彩虹”的文章頗有見地,給行業制定了走出困境的良方:“首先要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質量和效益;其次要狠抓產品質量,大力實施“精品戰略”,努力把產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第三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最后要提高市場調控和運作的能力,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理性競爭,注重效益,使行業有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和市場秩序。”筆者認為,此舉表現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協會在行業出現階段性經營困難時把握全局的能力,對穩定行業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的兩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值得稱贊。一是敢于正視困難。根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根據行業內主要整機生產企業的統計數據和海關總署的數據,對行業運行情況進行說明,針對2008年1~4月我國縫紉機出口量同期下降約9%,出口額同比下降約2%,七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緊張、開工不足、產品積壓、市場不暢等問題,做出行業形勢非常嚴峻的判斷。二是積極采取應對措施。行業協會的主要領導對企業進行調研,幫助解決存在的問題,反映行業的訴求,以中國縫制協會的名義公開發表協會的觀點,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鼓勵企業變壓力為動力,通過產業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克服困難,實現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措施積極主動,服務到位。
筆者從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的表現中看到行業協會駕御行業的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