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沉“海” 服裝尾貨概念保定失寵?
4月26日,坐落于保定火車站附近的十方商貿城海龍服裝尾貨批發市場在一片期待中正式開業,這也是當時河北省首家大型服裝尾貨市場。但三個月后,接到一個來自海龍商戶的電話,電話透露該市場即將停業,商戶們庫存壓身的消息。在2007年興起的“尾貨”模式,帶火了北京“天蘭天”后風靡全國。同時,這一模式還成功助力多個落寞市場轉型,并被很多市場操盤手稱為是“護身符”。一年后,這個神效“護身符”為何難保“海龍”立足呢?記者第一時間趕赴河北,探詢“尾貨模式”失效的背后故事。
今年4月,保定海龍服裝尾貨批發市場正式營業,8000平米的營業面積,以品牌服裝尾貨為主的經營主體成為保定服裝市場一道新的“風景線”。
作為河北省首家大型服裝尾貨市場,海龍服裝尾貨市場從招商到正式運營,只用了短短的20天,在當時被稱為是奇跡。除了市場處于保定市黃金地段,交通便捷、人氣旺盛、商氣濃厚,所售商品物美價廉外,當時風頭正勁的尾貨模式,無疑是奇跡背后的支撐。開業初期,無論是地方傳媒,還是專業媒體,都給予其很高的評價。但是就在開業僅短短三個月過后,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現狀:紅火生意僅是曇花一現
8月8日,驅車趕往該市場一探究竟。、
海龍服裝尾貨批發市場就位于保定火車站南側不遠的十方商貿城中,周圍有大型超市、電子賣場,無論是客流還是物流,都足以說明這是個成熟商圈。提到“海龍”,過往的行人都表示曾經光顧過,并表示,海龍服裝的價格比其他市場低70%到80%,開業之初的一個月,銷售量就相當可觀。豐富多樣的低價尾貨服裝不僅受到市區和近郊的消費者青睞,還吸引了郊縣的服裝經銷商專程來批發。根據當時市場發布的消息,開業沒多久,海龍的商家就已經簽訂900多筆服裝批發訂單,貿易額高達180多萬元。
但與開業時的紅火相比,到達的這天,海龍尾貨批發市場里格外冷清。走進海龍市場二層的服裝尾貨批發市場,一樓電子賣場熙熙攘攘的人群象突然消失一般。稀稀落落的顧客和心不在焉的商戶難以與曾經的紅火劃上等號。二樓的商戶基本上維持著慘淡的營業狀態,而三樓數十家商戶,已經有近一半用嚴嚴實實的圍布封閉了自己的攤位,攤位內或空空如也,或堆放著數量不等的存貨。為數不多的商戶也滿臉無奈。除了不斷來往巡視的市場保安人員之外,在自動扶梯對面的市場管理窗口,也沒有見到市場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海龍尾貨”真的如電話里商戶所言,要停業了嗎?
商戶訴苦:市場閃停 庫存纏身
“7月底的時候,市場還在鼓勵我們上秋裝,說市場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并且在8月,借助奧運會在北京召開的契機,還要舉辦一個服裝節之類的推廣活動。商戶們都信心很足,我攤位大,一下子在南方進了十幾萬的貨。可剛進入8月份,4號通知我們說市場不做了,廣播通知讓我們5號撤攤,6號清場,原來的租金交三贈二的說法也不再實施了,這來得也太突然了。我現在是三個攤位,這樣算下來一個月租金近4000元,比其他的市場都高,優惠也說不上了。市場一撤,我這不就全砸手里了嗎?”市場三樓一位商戶說起這事,一臉的愁容。“市場方面就這樣一下子把我們推出去,我們也寒心了,簡直就沒有把商戶的利益當回事。”這位壓了不少貨的商戶補充道。
“我就是奔著尾貨市場這個牌子來的,剛開始的時候生意還不錯,我想時間長了肯定會越來越好,但是沒想到的是現在這個狀況。”另外一家從外地來保定經營的商戶說,“人家當地的攤主,攤位撤了可以找其他的地方,哪怕是擺個路邊攤也能消化掉手里的存貨,可我們外地來的就苦了。雖然從開業到現在交的攤位費不多,但是我們的進貨成本也不低啊,尾貨不等于零成本,市場說開就開,說撤就撤,倒霉的還是我們。再說了,服裝銷售的旺季馬上就到了,做下去肯定是蒸蒸日上,現在散伙,損失的也不僅僅是我們啊。”
在市場里面轉了一圈,聽到的都是一些無奈以及抱怨的聲音,從商戶的言談中,可以看出他們很想把這個市場做好,很想與市場共同發展,但是市場突然提出停業的要求,讓很多商戶滿懷失望和疑慮。
市場方:停業只是為了新發展
據了解,保定海龍服裝尾貨批發市場的開辦主體是北京海龍電子城,強大的資金實力、品牌優勢及管理經驗,使得從電子市場跨界來從事服裝尾貨經營,一直進展順暢。但不足四個月的時間,海龍為什么突然提出優惠取消、停業、撤攤、清場?是尾貨模式失靈?還是背后另有隱情?
為了探尋個究竟,多方詢問,終于找到了市場管理部門的人員,也就是北京海龍電子城保定十方店策劃部的負責人。但該負責人稱領導不在,無法接受采訪,也不便對市場運作以及是否關閉的等問題給明確的說法。
不過,該負責人也介紹,在此之前,海龍對服裝尾貨市場還是有過比較全面的調研,另外,也確立了自己的優勢:首先,海龍有優質商戶,好的商戶不僅帶來質優價廉的產品,更有批發市場所必需的吞吐實力;其次,有龐大的渠道資源,為海龍供貨的廠商不僅有來自保定、北京、石家莊的,還有廣州、浙江等地的;三是海龍也為商戶提供了寬松的三月免租政策,讓商戶經營完全沒有壓力;再有就是海龍具備更科學有效的運營模式。海龍有信心憑借尾貨服裝這一概念產品,全力打造保定自己的服裝航母。
既然優勢如此明顯,為何在通知商戶備足貨,準備迎接銷售旺季后幾天,突然通知停業呢?在一再追問下,該負責人介紹,海龍在此之前,在項目開發方面并沒有涉及服裝零售批發業務,這一段時間在保定海龍的經營情況雖然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是也并非無懈可擊。通過幾個月的試運行,以及不斷地摸索,海龍也在不斷地尋求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希望能用某種方式對商戶來進一步篩選或者沉淀,把市場做好,給市場以及商戶帶來更好的收益。
其實在經營過程中,調整方向,持續發展,這在服裝專業市場的運營過程中是必經階段,很多成功的市場都通過各種方式來根據市場現狀調節運營步驟,并對商戶進行適當的沉淀和淘汰。但在發展良好的情況下,以停業、漲租等方式來篩選、沉淀商戶的說法顯得有些立不住腳。
雖然保定海龍服裝尾貨批發市場的管理方沒有明確告訴記者市場即將關閉的消息,但目前商戶與管理方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一觸即發。經歷了這種調整后的海龍要如何發展?是放棄還是堅持?如果海龍繼續在服裝尾貨市場的方向發展,商戶會否依舊支持?海龍能否取得多方共贏的結局?尾貨模式能否持續靈驗?一系列問題,讓我們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