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緣何持續“微貶”
8月12日以前持續10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對美元輕微貶值,在某種程度上是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的結果。未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放緩,雙向波動將更為常見。
兩組最新的經濟數據,在宏觀經濟微妙的大背景下格外引人注目。
一是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前者6.3%的同比增速延續了此前兩個月的回落態勢,似乎能讓人松一口氣,而作為物價先行指標的PPI則以10%的漲幅創下12年新高,有人預計,下一階段,PPI或成為替代食品價格上漲的因素,對CPI繼續下行產生阻力。
二是自7月16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趨勢明顯放緩,8月12日以前的10個交易日,竟出現罕見的連續下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7月29日的6.8205:1,貶至8月12日的6.8659:1,出現了匯改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下挫。
眾所周知,人民幣匯率作為重要的政策工具,其走勢與整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密切相關。那么,近期造成人民幣對美元走低的原因是什么?其與通脹和宏觀調控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下一步走勢又將如何?帶著上述疑問,《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訪了多位研究者。
波動原因:經濟環境變化使然
“一個國家的貨幣升值還是貶值,是和該國的經濟環境相關聯的”,采訪中,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以這樣一句話作為自己的開場白,而這也是多位受訪專家共識。
在專家們看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步伐的放緩,是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的結果。
首先,出口和順差增速放緩,阻滯了人民幣繼續快速升值。
受多種因素影響,2008年上半年中國出口和貿易順差的實際增速顯著下降,根據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累計貿易順差僅為1237.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6%,凈減少131億美元。而長期以來,巨額的貿易順差一直是促使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動力,所以,國際收支失衡的改善減緩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與之相應,一國經濟增長放緩或趨于下行時,將不支持該國貨幣的強勢升值”,左曉蕾告訴本刊記者,而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無懸念。
其次,與國內通脹壓力有所緩解密切相關。
事實上,年初人民幣的快速升值,除美元貶值因素外,有關部門“以升值抑通脹”的調控策略也是重要原因。但隨著CPI連續三個月下行,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回落,通脹壓力有所減緩,人民幣升值壓力也隨之減緩。采訪中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盡管CPI的先行指標PPI仍在創新高,“但在我看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可能導致總需求下降,由此造成產能過剩,這會阻礙PPI向CPI傳導,因而下半年CPI仍會處于下行通道,這會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
第三,與宏觀調控的方向性微調有關,即從此前的“防過熱防通脹”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亦對“以升值抑制通脹”的外匯策略產生影響。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告訴本刊記者,“由于人民幣過快升值會給出口等領域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不利于‘一保’的實現,加上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減小,有關部門正在重新審視‘以升值抑通脹’的外匯策略,以后有可能不再被作為抑制通脹的重要手段,這自然會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另外,受訪專家指出,央行在宏觀調控思路轉變的前提下,可能加大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力度,即在市場上更多買入美元售出人民幣,從而人為制造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雙向波動,希望通過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來保障經濟增長。
第四,以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打破國際“熱錢”流入中國的穩定預期。
7月14日起,外管局、商務部和海關總署開始對出口收匯結匯實施聯網核查管理。同日起,外管局也加強了對出口預收貨款與進口延期付款的管理與監測。7月18日起,發改委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外商投資項目管理的通知》,嚴防外匯資金通過FDI渠道的異常流入。6月18日起,外管局出臺了“報送非居民人民幣賬戶數據”的有關規定,加強了對非居民八類人民幣賬戶的統計與監測。特別是近日新《外匯管理條例》的發布實施,進一步有助于防范和打擊“熱錢”的流入。
此外,人民幣匯率變化與美元止跌關系密切,成為目前人民幣相對走低的原因之一。
整體上看,得益于強勁的出口和消費支出增加,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長好于一季度,出現了企穩回升跡象。同時,新近公布的美國非制造業指數好于預期,而6月房屋銷售數據達到10個月以來最高,這些利好消息,緩解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憂慮,此外美聯儲繼續維持低利率刺激經濟的措施,令市場對于美國經濟恢復的信心得以增強,從而支持了美元的強勢。
“實際上,目前美國的經濟衰退并沒有許多人所想象的那么嚴重,而美元在經過數月的筑底之后,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反彈條件。”中國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分析師何志成告訴本刊,“目前來看,雖然美元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已經升值了約7%,但依然還有升值的空間。”
隨著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跌破每桶120美元,以及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關于歐元區經濟增長面臨風險上升的表態,使得國際匯市中的美元對各主要貨幣全線上揚,“美元強勢,那么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升值自然放緩,這是正常的對應關系”,左曉蕾表示。
“盡管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勢頭有所放緩,但對其他貨幣升勢依舊”,因而在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賀力平看來,這在相當程度上表明目前的升值放緩是拜“美元升值”所賜。
未來走勢:雙向波動緩慢升值?
采訪中,研究者大多強調一點,即近期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逆轉行情,并不表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步伐的停止。
“這只是一個短暫行為,屬正常波動”,賀力平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實際上,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并不是一直都是上升的,期間也出現過數次下降的情況??傮w來看,這種下行并不代表長期趨勢。”
而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日前的表態可能更具說服力。他認為,如果人民幣匯率完全浮動,其水平由市場供求決定,當外匯市場出現供大于求時,人民幣匯率就會升值;反之就會貶值。如果暫不考慮資本賬戶項下產生的外匯供求變化,當有外貿順差時,市場上外匯供過于求,人民幣就會升值;當有外貿逆差時,市場上外匯供不應求,人民幣就會貶值。
“當外貿順差減少時,市場上外匯供過于求的程度會相對緩解;但由于供絕對大于求的局面不會發生改變,人民幣升值的基本態勢自然也不會變化。”他指出,當前,盡管中國的外貿順差有減少跡象,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外貿順差不會消失或轉變為逆差。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