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珠邊機的調整與維修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衣著服飾,對服裝不再僅僅要求結實,耐用,更對服裝的色彩、款式等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珠邊縫紉機就是為滿足人們的穿著需求,近幾年才涌現的一種裝飾機型。20世紀90年代末,珠邊機的中間傳動機構還比較復雜,維修量很大。現在的珠邊機則沒有了“中間”這個復雜的過渡環節,珠邊機構造更簡潔、結構更嚴謹、傳動更流暢,而且能更有效地減少傳動帶來的噪音和振動,大大減輕了傳動中的磨損,使珠邊機的實際運行更穩定、更耐磨。作為用于服裝裝飾的一種機型,珠邊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為此,現以GK5018珠邊機為例,淺析珠邊線跡的形成原理及其調整,分析故障原因以及解決方法,舉一反三,使我們在修理這類機種時做到心中有數,更好地為企業服務(注:珠邊機不適用尼龍等彈性面料的縫紉,僅供參考)。
機針和直鉤針的安裝與調整
一、機針(DP5)的安裝與高速平縫機一樣。直鉤針(CP×12或CP×14等)安裝在針夾的機針后孔(操作者的前面),直鉤針要上緊到位后,針尖應對準機針中心,這是因為直鉤針的鉤正好對著機針,好讓機針中的線環能準確地被直鉤針鉤著,勾不住機針線環,就會產生跳針。
二、珠邊機在縫紉過程中一般不會出現斷線現象。若勾線彎針或推線彎針配合不合理,可能會將機針的線掛斷。另外,若針板的針孔有毛刺,也會造成少量斷線。除此之外,基本不用考慮珠邊機的斷線問題。由于珠邊機屬于一線機,在一根線上編織珠邊式的線環,故珠邊機比較常見的問題是跳針,這是修理珠邊機的關鍵。若直鉤針的鉤尖與機針位置不正確則會出現跳上線(針),機針和直鉤針的禿頭和彎曲,或是鉤針的鉤尖碰毛或變形等,都會直接導致跳針。
珠邊機的珠邊線跡的形成原理
一、珠邊機、絞邊機(暗縫)、駁頭機(暗縫)、釘扣機等都屬于一線機型。珠邊線跡是比較復雜的單線鏈縫線跡,根據線跡的分類屬于104線跡。因此,這類線跡就出現正反兩個方向。若沒有縫紉好的面料,只須順著正方向縫紉,整個線跡才會很輕松地縫紉出;反方向縫紉不動,而且越扯越緊。所以,每次做好的面料要在出針口處多留一些空載線跡,要洗水的材料更需要留長些,以免線跡被拉出。
二、珠邊線跡是在上面兩針(機針和直鉤針)、下面兩針(勾線彎針和推線彎針)有機地緊密配合下形成單針鏈縫線跡,線跡形成過程如下:
(一)機針帶著縫線(面線)穿過面料,下降到下死點后回升,這時機針的縫線在壓腳、面料的阻力下,無法隨機針上升,故形成了機針的第一次線環(圖1)。 (二)勾線彎針這時由機針前向后運動(操作者方向),勾線彎針叉頭的叉尖從機針上的弧形槽中間1/2處穿過,叉住機針線環。勾線彎針與機針的間隙為0~0.5mm,縫紉薄料時,間隙最好為零。勾線彎針安裝在勾線彎針曲柄上的高度為2~2.5mm,這個位置比較理想,適合各種面料形成的線環和空載線環。
(三)當機針的線環達到飽和時,勾線彎針瞬間從機針的線環中穿過,并用彎針叉尖將線環叉住,向前(直鉤針)方運動,使原有的線環擴大,同時使這個線環形成一個堅挺的三角形(圖2)。
(四)當機針和勾線彎針將線環拉直成一個三角形后,從右向左運動的推線彎針適時地將這三角形線環的斜邊線推進到機針與直鉤針之間(圖3),使上升的直鉤針被斜推過來的線環作90°包圍,包圍線環松緊和角度的前后變化,主要由推線彎針將線環送到什么位置來決定:線環被送得遠,線就緊,直鉤針勾線環的線,可以說根根勾得住,但回退時又容易使推線彎針運作慢,而從針板底下彈開慢,會使環跡的珠邊線收不好,不能很好地形成珍珠式的面線線跡;若線環被送得太近,放線太快的推線彎針將線環線回伸放松,當直鉤針去勾松軟的線環時,容易勾不住就產生跳針。所以,推線彎針的推線環的早與晚、回收動作的快與慢,直接決定著線環形成的好壞和直鉤針能否掛好線。
(五)機針、直鉤針同步上升,這時,直鉤針將勾住的縫線從針板、面料、壓腳中拉出(圖4)。機針、直鉤針上升到上死點后開始下降,珠邊機的送料牙齒將面料送出第一針。針桿下降時,因從面料中被直鉤針拖出的線環,又在面料上方形成另一個線環,機針下降時正好插入這個線環中。
注:直鉤針勾出的線環,當機針插入、插牢后,線環的線才可放松;如還未讓機針插入好,線環線就已放松,機針容易插不到柔軟的線環中而發生跳底珠線現象。直鉤針插入面料時,線環線才放松,插入面料的直鉤針勾著松軟的線環,會被面料擋住,線環就從直鉤針的鉤中彈出,鎖在機針上方。
(六)機針掛著第一個鏈線線環再次下降到下死點后回升,機針的線再次形成線環,勾線彎針又再次來勾線……就這樣,反復的工作形成一條完美的珍珠式的鏈式線跡。
-
- 確定
共3條評論
-
- 非常好!謝謝!標準的很[縫制設備網網友]
- 好
-
- 山竹[縫制設備網網友]
- 講得好,作者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愿意提供給大家學習,非常感謝!
-
- 山竹[縫制設備網網友]
- 如果作者能再講一下珠邊機縫紉時抽紗的問題,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