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外貿出口:逆勢增長說明了什么?
對于曾經輝煌的中國外貿企業來說,2008年春夏是不折不扣的“冬天”。由于美國經濟衰退加上國內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大批中小出口企業倒閉。
但是,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不少企業通過轉型有效化解了外貿風險,出口逆勢增長,“風景這邊獨好”。
轉型不是夢想:“勞動密集”走向“技術密集”
今年以來,受美國次貸危機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信貸緊縮、原材料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我國持續多年高速運行的出口“馬車”減速,貿易順差出現負增長,外貿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海關總署統計表明,今年前7個月我國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237億美元,同比下降9.6%,凈減少131億美元,其中6月份外貿出口增長從5月份的28.1%,驟降至17.6%,當月貿易順差同比大幅下降20.6%,凈減少55.4億美元。傳統出口大省廣東、江蘇、浙江上半年出口增速分別同比回落13.7個、4.1個、2.4個百分點。
舜天集團原副總裁、江蘇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白金良表示,今年出口環境既有“外壓”,又有“內擠”,堪稱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一年。“企業就像坐‘過山車’,一路充滿風險,而開‘過山車’的電鈕卻不在自己手中!”
記者在長三角地區采訪中發現,盡管時勢艱難,一些地區、企業通過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實現經濟轉型,出口逆勢增長,在一片蕭瑟中呈現枝青葉翠。
比如上海,今年上半年實現出口804.9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1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4.2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2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同期全市出口總額的41.8%,而同期加工貿易限制類產品出口同比下降0.6%,占出口比重僅為2.3%。
記者從江蘇省外經貿廳了解到,光伏產品已成為江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上半年出口29.7億美元,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出口額,同比增長231%。無錫是江蘇光伏產業的龍頭,被評為“國家新能源科技興貿創新基地”,上半年光伏產品出口12.7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占全省出口的42.7%。
上海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研究員汪明認為,今年出口形勢復雜多變,但是多年的高增長的積累,不少外貿企業具備了“病痛修復能力”。經過此輪優勝劣汰,中國出口將會更加健康、積極、穩定地發展。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