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奇人劉雙武和他的“無縫天衣”
美輪美奐羨旁人
劉雙武,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年近半百,歲月的痕跡已經染白了他的雙鬢,但是眼睛里卻時刻透射出智慧的光芒。他憑著多年的探索和精益求精的執著,探索出了一種全新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縫紉織衣工藝——把有縫拼成無縫,而且是三圍立體。200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為劉雙武授予了發明專利證書。這是一項世界制衣史上的革命,用縫紉的方法做成無接縫的鏤空繡衣,在外人看來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這種通過幾百萬針連接起來的神奇的無縫鏤空時裝,被許多媒體和外國友人稱為“無縫天衣”、“北京刺繡,國色天衣”。
2001年9月,劉雙武的“無縫天衣”剛一面世就被外國友人所垂青。在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閉幕式前夕,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基里安夫人得知中國制衣界創造的這一制衣奇跡后,決意要親自見識一下。于是通過多方努力,終于見到了“衣絕”品牌的創始人劉雙武,第一眼見到“無縫天衣”,就愛不釋手,對這一技藝贊不絕口。辭行時還專門挑選了一件自己喜歡的款式,并且身著這件衣服出席了21屆大學生運動會的閉幕式。也許她不曾知曉,這是一件經過幾百萬次的穿針引線才能完成的作品,當然更不知道,這樣一件沒有接縫、立體鏤空、充分展現女性形體美的服裝,是目前許多國家的設計師想做卻做不出來的。
為此,基里安夫人回國后,還特意通過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國際部轉交給劉雙武先生一封親筆信,再次對“無縫天衣”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感謝劉先生能為她做出的如此漂亮的衣服,表現出了對立體繡衣服裝的喜愛。自此之后,劉雙武的工作變得更加忙碌,而“無縫天衣”終于走到了更多人的視野中來。
劉雙武發明的立體繡衣服裝,不僅為國際友人和國內知名人士所青睞,還引起了國外服裝界同行的高度關注。日本某商社的社長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看到了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服裝后,立刻帶著他的技術人員趕到北京,找到了劉雙武。在對立體繡衣技術做進一步的了解后,日本的技術人員僅用三句話評價:這種服裝在別的地方看不到;面對這樣的服裝無法討價還價;這種制衣技術在中國誕生確實令人驚訝。據說,日本最著名的三越百貨店總裁在看到“無縫天衣”后,讓他驚詫的不僅是整件衣服的無縫技術,還為服裝上繡飾的精美圖案所嘆服,他評價為:這是劃時代的!
在2003年的CHIC上,劉雙武的參展樣品吸引了眾多業內同行目光。之后還曾有外國駐京的貿易機構特地邀請劉雙武攜樣品到香港參展,幫助他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從這時開始,服裝界里的很多有識之士也看出了這種服裝所蘊含的價值。那么“無縫天衣”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里呢?簡言之,就是在一件“無縫天衣”與300件普通衣服之間劃等號。以一件普通男士中號襯衫為例,其做工所用針腳大約為10000針,而一件“無縫天衣”制作完成最少也要300萬針,而這其中所耗費的時間,以及對衣服上精美絕倫的圖案的打理就更不是普通服飾所能比擬的。這就相當于用鯉魚的胡須來做菜,傳統制衣工藝中,面料、剪裁、款式相當于魚身,最終縫合是魚的胡須,而“無縫天衣”則恰恰是用縫紉織衣服,就等于棄之魚身而不用,把魚須來炒菜。“無縫天衣”先集小巧而后有大成,不愧為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