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行業“曲線”連接奧運商機
北京奧運射擊館、北京奧運網球館、五棵松籃球館……在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中,許多建筑物打上了泉州印記;王皓、肖欽、張怡寧、楊文軍……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體育明星,作為泉州知名企業的產品代言人出戰奧運會。
隨著13億人傾力打造的北京奧運會完美謝幕,在奧運會16天中,奧運賽事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然而,對于泉州來說,奧運會絕不僅僅是比賽,它的來與去,都對本地的經濟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泉州企業新一輪的品牌戰略也將隨之打響。
奧運建筑打下泉州烙印
對于泉州建材行業來說,奧運是一個新的轉折點。奧運會所帶來的機遇絕不僅局限于短短的16天,無數泉州制造的建材產品長久地留在了奧運建筑中,奧運價值與商機,將在后奧運時代得以延續,給泉州建材行業帶來寶貴財富。
源起2001年:
百家泉企進京尋奧運商機
北京申奧成功后,閩南建材第一市場、泉州石業商會曾在北京舉辦大型泉州石材推薦會,打造聲勢,在全國石業中搶得奧運先機。2002年9月19日至22日,泉州111家企業亮相北京,找尋奧運商機,并搶先在“奧運經濟”這塊“大蛋糕”上切下一大塊。那次活動,泉州企業共簽約投資項目6個,投資額13.76億元,零售金額213.95萬元,貿易項目簽約金額達4.66億元,石材是其中的主力。
據閩南建材第一市場負責人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為了抓住奧運商機,泉州地區先后有50多家上規模石材企業在北京設立分公司(辦事處、經銷點等),作為大舉進軍北京奧運的橋頭堡。在泉州石材人的努力下,晉江的603#石材被指定為北京奧運的專用石材;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幾大體育場館的建材招標中,經過激烈角逐,南安石材成了入圍的主要石材之一。
鏖戰2004年:
泉州建材為奧運建筑“添磚加瓦”
雅典奧運會結束后,北京奧運會的腳步聲已越來越近。在4年時間里,北京建起大批奧運場館和設施,規模空前的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產生巨大的商機,是泉州企業尤其是石材業進軍北京奧運的一個巨大平臺與契機。從現在看,泉州建材品牌之所以能在奧運商戰中取得上佳的表現,關鍵就在于品牌。
入選奧運場館建設的泉州品牌無不都是“中國馳名商標”或是“中國名牌”。在業內都已經取得了諸多榮譽,有良好的口碑。泉州品牌的取得,更多的是建立在品質的基礎上。
2007年,輝煌水暖產品被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指定為專用產品。該中心同時承擔著2008年奧運會4個大項、6個小項的比賽任務。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比賽的各國運動員們,將與泉州水暖產品近距離接觸。與此同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的項目建設,都將使用輝煌水暖產品。
與石材行業的情況相似,同屬泉州建材陣營的泉州陶瓷業,也積極尋求亮相北京奧運會的機會。在外墻磚領域有著傳統技術優勢的泉州外墻磚生產企業,把自己在銷售渠道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在與佛山、唐山及國外陶瓷品牌的激烈競爭中分得了“一杯羹”。2005年,晉江騰達陶瓷成為北京奧運村惟一的外墻磚供應商,此外,還為北京奧運射擊館、北京奧運網球館、北京奧運興奮劑檢測中心等提供陶瓷外墻磚。
升級2008年:
“‘綠色奧運’很多是泉州制造”
從“鳥巢”、奧運村、國家體育館等幾大奧運工程項目法人招標工作開始,我省便組織企業進京展覽。經過短短幾天的展銷,泉州企業簽下了價值4.66億元的意向合同。其中石材行業受益最大,僅溪石集團一口氣拿下3000多萬元的訂單,參建的奧運工程是五棵松籃球館、萬鑫酒店。五棵松籃球館是北京奧運會籃球項目的比賽場地,總占地面積16.8萬平方米,可以容納1.8萬名觀眾,萬鑫酒店則是北京奧運會指定酒店,這兩座大型建筑都用泉州石材。
除了溪石集團外,泉州的其他石材企業如瑞發石材、東升石業等也參與了奧運場館建設。據了解,在奧運工程中,福建的石材供應占奧運石材需求量的6成。其中,大多數是泉州石材企業提供的。按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在任何一個奧運場館里散步或者慢行,你腳下的地板都有可能是泉州人制造的。”
自2001年以來,泉州石材企業七年來在全國各地建立完善的經銷網絡,業內人士認為,北京奧運會對于泉州石材業來說,不僅僅是一次巨大商機,更是一次企業做大做強、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的絕佳良機,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的歷史契機。
北京奧運是一次“綠色奧運”,綠色環保指標被作為工程招標的重要參考依據。這對泉州眾多石材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高門檻。從“奧運經濟”的發展實踐來看,很多中小企業就是靠著奧運異軍突起、一舉成名的。在“奧運經濟”的機遇面前,泉州中小企業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了特有的優勢,特別是石材領域會給中小企業帶來大量的市場機會,而做活發展機遇的關鍵,就在于企業對奧運商機的創意和利用,以及對產品、品牌的開發和升級。
鞋服行業“曲線”連接奧運商機
晉江愛樂集團斥巨資與北京奧組委聯合主辦“我們的奧運”大型系列文化活動,并被授權使用北京2008奧運標志;鴻星爾克率先聯手朝鮮奧委會;匹克公司與伊拉克奧委會簽下合同,成為伊拉克奧運代表團的贊助商;奧運會旗手穿上柒牌集團量身訂制的服裝……奧運會不僅是中國崛起的一個標志,也為泉州鞋服企業帶來了無限商機,泉州企業借奧運會的東風,進行著多元化品牌推廣。
奧運“門外”嫁接資源
在奧運概念下,拿到奧運“入場券”的贊助商們自不待說,鞋服等行業這些昔日的對手們,也從場外來到同一跑道,爭奪在這個領域的優勢地位。“把握奧運商機”這是從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花落北京之后,全國各行各業齊聲喊出的響亮口號。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的產值占到GDP的2%%~3%%。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產業市場,目前體育產業的產值卻僅占GDP的0.3%%~0.5%%。可見,體育運動產業還潛在巨大的市場商機。對于紡織服裝產業基礎實力雄厚的泉州而言,商機便是數百億之巨的運動服飾市場。
從去年開始,擅長于休閑服飾的泉州服裝領域,一夜之間突然多了好多運動服飾品牌。先是以超越為代表的一些外貿企業,調頭進入國內市場,進軍運動服飾領域;緊接著,九牧王、虎都等男裝強勢品牌,也相繼推出運動系列產品。特別是虎都男裝,高調打出“生活運動”概念,還專門為此另建了一套營銷體系;千森、雄豹狼等二三線品牌也緊隨其后,紛紛涉足體育用品市場。
這些新誕生品牌或由母品牌延伸出來的產品系列,開始在本土與安踏、特步、361°等傳統運動品牌爭奪市場份額。所不同的是,這些新運動品牌主打時尚運動和休閑運動概念,產品的設計風格,融入了更多時尚、娛樂和休閑的元素。
顯然,這場“運動熱”催生的背景與奧運的臨近有著直接聯系。在多數企業的判斷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運動必將成為全民關注的主題,相關題材的運動服裝市場,將呈現爆發性的增長。在奧運前搶占市場,及早嫁接奧運資源,成為不少企業的共識。
體育用品企業“押寶”奧運明星
率先拉開“曲線入奧”大幕的是鴻星爾克。2006年11月,鴻星爾克在朝鮮首都平壤與朝鮮奧委會簽署了“朝鮮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合作協議,宣布2008北京奧運之時,朝鮮代表團將身著鴻星爾克的“戰袍”拼殺,這是泉州運動品牌首次結盟外國奧委會,加上又是本土品牌首次跨出國門,此舉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鴻星爾克可謂賺足了眼球,其營銷傳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