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聽取協會工作匯報
8月14日,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秘書長楊曉京就縫制機械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及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輕工二處劉素文處長作了專題匯報。
何燁表示,工業信息化部的成立使企業的呼聲能更快的向上反應,行業協會也多了一個向上反應問題的渠道。她說,縫機行業在經歷了八年高速發展后,2007年下半年進入減速下行的調整期,當前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企業效益大幅下降,降幅高達30-50%不等,1/3的企業出現虧損;出口雖然有市場,但效益很低,出口額出現7年來首次負增長;對此協會在京召開了行業經濟形勢通報會,希望企業堅定信心,共度難關,同時強調,中國縫機行業的地位并不會因調整而改變。她對行業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衣、食、住、行,衣為先,中國的縫制機械有著很好的性價比,競爭力強,當前調整產品結構是最為關鍵的,用高新技術改變傳統產業,向先進制造業邁進是行業發展的方向。她就行業產品定位、國際標準與行業標準關系的協調、回調縫機產品出口退稅率、企業稅賦過重成本大以及加強品牌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她說,今后協會要加大行業的宣傳力度,徹底轉變人們心目中對縫紉機的認識,不再把縫紉機作為普通生活用品,與打印機、訂書機等日用機械等同看待,使大家認識到,縫機行業早已發展成為高技術含量機電一體化的裝備制造業。
劉素文處長詳細聽取了匯報,他表示:目前縫制機械行業確實面臨著比較大的困難,原材料、能源漲價,服裝產業向周邊國家轉移等因素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壓力,但是市場經濟不是自由經濟,國家一定會研究相關的政策和辦法支持高附加值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發展。他希望縫制機械協會要在樹立形象、對外聯系、加強宣傳上與相關部門合作開展工作;建議協會建立高新項目儲備庫,用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形成行業的整個鏈條;針對國家出臺的政策,利用多種渠道積極向上反映問題,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同時要注意規避和化解貿易矛盾和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