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皮標志鞋品力撐鞋市半壁江山
漫步建設大道和蘆淞市場群,人們發現諸多的皮鞋的戶外廣告,無不標榜自己是“中國真皮鞋王”或“真皮標志產品”。記者走訪星通和南大門鞋業市場,發現真皮標志產品確實已經占到鞋市的半壁江山。
據從事10多年皮鞋經營的 “紅螞蟻”總代理丁繼國介紹,真皮標志是中國皮革協會通過國內和國際雙重注冊的證明商標。皮革協會以第三方的公正立場,向消費者保證真皮標志產品是用天然皮革制作、享有良好售后服務的中高檔產品,且對產品質量負有不可推卸的連帶責任。“真皮標志的注冊商標是由一只全羊、一對牛角、一張皮形組成的藝術變形圖案。圖案中央是真皮產品的英文縮寫——GLP三個字母。”
“遠足”總代理周明武透露,上世紀80年代,國內皮鞋市場還是以上海產品稱雄。但隨著溫州、泉州以及重慶、成都等地制鞋業的發展,到90年代中期,中國就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鞋王國,產量占到世界總產量的40%。中國皮革協會也從1996年開始組織“真皮標志產品”和“真皮鞋王”的評比。10多年來,不僅催生了“森達”、“康奈”、“奧康”、“富貴鳥”等一批“真皮鞋王”;獲得“真皮標志產品”的企業更是多達400多家,確實讓消費者感覺眼花繚亂。
據市消委會投訴部統計,在涉及皮鞋的投訴中,皮質低劣和斷底、脫膠仍是讓消費者頭痛的三大難題。但被授予“真皮標志產品”的皮鞋,普遍比較舒適耐穿,投訴較少。丁繼國披露說,膠粘皮鞋占了全國總量的90%,一些現代化鞋廠的膠粘和鞋底都有比較完善的質保體系把關,脫膠、 斷底的劣質鞋,主要出自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廠。因此,能否獲得“真皮標志產品”稱號,依然是皮鞋產品檔次、質量能否升級的一道 “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