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線入歐盟增加法律風險
魯迪會說的中文只有兩個詞:“謝謝”和“你好”,但這并不妨礙他對中歐貿易事務的精通。
比利時人魯迪曾在歐盟委員會貿易司任職達十一年之久。作為律師,他的專長是有關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的歐共體立法。他是歐盟反傾銷規則的起草人之一。作為歐盟調查官,他參與調查了多起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與反補貼案件。
在他看來,很多中國鞋企繞過或跳過歐盟反傾銷措施的方式并不好,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掌握歐盟的反傾銷原則。
產量大,市場大,“中國制造”歷來有點樹大招風。但這一點歐盟無須理解,規則就是一切。
“下馬威”
“由于中國澳門出口歐盟的鞋數量急劇增加,歐盟委員會現在已經派官員去實地調查。”在福建泉州近期舉辦的歐盟反傾銷復審培訓會上,面對數百名泉州制鞋企業的外貿負責人,魯迪首先提醒道。
“中國的香港、澳門或者鄰國鞋類出口的增長,歐盟方面不論是對他們的產業界還是官方,都沒有放棄過關注。”他說。歐盟掌握的數據包括:印尼2005年出口鞋2500萬雙,2007年后這個數量增加兩倍;中國澳門的數據變化更大,2005年是250萬雙,2007年預測是2100萬雙;另外,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也出現鞋類出口劇增的情況。魯迪說,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出口歐盟的鞋大大增加了,歐盟不可能視而不見。“很顯然,為規避歐盟的高稅率,中國企業已經采取了應對措施,其中的‘聰明辦法’包括改由第三國或第三地出口。”
在魯迪眼中,中國企業的另一個慣用手法就是通過降價來吸收反傾銷稅。比方說,按照歐盟的裁決,原來10歐元一雙的鞋子,鞋類進口商理應為每雙鞋交納2歐元的反傾銷稅,這樣一來,歐盟進口商人的進口成本就達到了12歐元一雙。但一些中國企業為了使進口商同意繼續購買,同意將價格降為8.3歐元/雙,降價后進口商被加征的反傾銷稅為8.3歐元的20%,即約1.7歐元,這樣其進口總價仍為10歐元一雙。這種做法對歐盟來說更加敏感。因為歐洲反傾銷的宗旨就是提升價格。
“其實這些繞過和跳過反傾銷措施的方式并不好,因為使用這些方式的企業并沒有真正掌握歐盟的反傾銷規則。”魯迪說。歐盟在立法上對這些行為早有準備,“事實上,他們已經在啟動調查程序來確定吸收與規避行為是否存在,這樣一來,那些對進行吸收和規避的中國企業很可能在下輪的復審中被征收更高的反傾銷稅。
歐盟在反傾銷措施生效后兩年內如果調查出中國企業有吸收行為就啟動反吸收調查。如果中國企業的出口價格下降了,進口產品在歐盟的銷售價格有沒有發生變化或有沒有發生足夠變化,那么把柄就落到了歐盟手里。
繞道第三國(地)“借船出海”或者壓價出口只會帶來更大的麻煩,“中國企業要想避免被反規避與反吸收調查,真正有效的手段是:通過跨國公司等安排合理規避,或者在第三國生產,真正改變產品原產地。”
一種賺錢“把戲”
“市場經濟地位、反傾銷只是歐盟方面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是一種賺錢的‘把戲’。”這是一位泉州當地企業家的理解。
自去年10月7日歐盟裁決,對中國出口的皮鞋產品征收為期2年的16.5%的反傾銷稅以來,富貴鳥公司一直在為規避這一懲罰性措施而周旋。由于按國際慣例,反傾銷稅征收1年后,相關企業可提出期中復審要求。但對于復審的效果,富貴鳥并不那么看好。
“全世界都知道制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全球產業分工的大趨勢必然把制鞋業往勞動力多且便宜的國家和地區轉移,任何保護措施都改變不了這種趨勢。這種情況歐盟也知道。現在既然能多收稅,何樂而不為?錢能賺一天算一天。”富貴鳥的海外部經理廖海君認為,歐盟提高其進口鞋稅率的趨勢將是長期性的。
早在今年4月,廖海君就負責起草過一份上訴申請,但歐洲律師告訴他們,通過復審減稅的希望幾乎沒有,因為歐盟立案反傾銷調查的目的,就是要保護自己的產業,另一個目的是提高價格、提高稅收,把錢裝入他們的口袋。
盡管如此,廖海君表示不會放棄爭取歐盟給予個別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去年10月,歐盟對中國鞋的反傾銷裁決中,除了獲得16.5%稅率的160多家企業,還有一家廣東企業獲得了9.7%的個別稅率。這一輪歐盟反傾銷案,泉州涉案企業48家,涉案金額超過2500萬美元,富貴鳥首當其沖。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