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困局下的中國制造
隨著國際經濟疲軟、全球消費能力也開始減弱,再加上物價上漲、出口減少等因素,我國東南沿海不少企業的經營狀況受到很大影響,不少企業開始重新選擇生存成本更低、成長空間更大的地方。為了讓一些企業能在中西部地區獲得更好的投資環境,商務部陸續授予中西部的31個城市為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并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企業合理配置資源,有序銜接。
商務部計劃,到2010年,一共要在中西部培育50個優勢明顯、各具產業特色的重點承接地,使用政策性銀行貸款300億元,使中西部加工貿易年出口額占全國加工貿易總額的比例從去年的3.2%,提高到5%。為此,商務部專門協調各主要部委,給予這些重點承接地一定的政策優惠。專家認為這對加快產業轉移,特別是提升中西部加工貿易的規模意義重大。
產業梯度轉移挽救中國制造
中國制造一直是中國經濟最值得驕傲的一塊“金字招牌”,但是,近一兩年來成本全面上升,中國制造,尤其是其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令人擔憂。諸多專家學者開出藥方––要么遷移,要么升級。記者了解到,從東南沿海遷徙到中西部腹地,已經成為我國東部地區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大戶”轉移的路線之一。
“東部沿海部分企業在新形勢下選擇西進并非偶然,而是市場經濟規律作用下的產業梯度轉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投資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黃靜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我國沿海加工貿易產業面臨土地稀缺、能源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和運輸成本上漲等問題,東部地區“騰籠換鳥”,企業揮師西進,有利于把自身資本、技術和管理優勢與中西部資源、政策優勢結合起來,實現東西部地區優勢互補,互利雙贏。而面對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中西部地區列出諸多優惠措施,“引鳳入巢”。
都是成本惹的“禍”
改革開放30年來,以東部地區為標志,我國緊緊抓住全球產業跨境轉移的機遇,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引進了數以十萬計的現代化工廠,利用先進技術改造了傳統產業,推動我國工業化進程。目前,東南沿海地區的加工業已在品牌建設、企業管理、資本運作、人才培育、產業配套等方面積累了明顯優勢。但同時,人工成本、土地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正在不斷消失。
黃靜說:“現在,東部加工制造企業面臨的主要是勞動力、水、電、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一位鞋企老板更是道出了企業生死煎熬的無奈:“如今企業談及成本不再是關系利潤多少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繼續活下去的問題。”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江蘇、浙江、山東等6個省市,紡織行業中2/3的企業平均利潤只有0.62%。不僅僅是紡織行業,電子元器件、玩具、陶瓷、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境遇類似。溫州市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毫不諱言地指出:“現在溫州有20%的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工狀況。”
勞動力成本上升、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成品油價格居高不下,煤電油運力緊張、原材料價格頻漲、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減……中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系列困難和不確定因素,刺痛了加工制造業最為敏感的成本“神經”。
加上一系列促進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的政策出臺,節能減排和勞動合同法陸續實施,環境保護門檻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勞工權益有了強制約束。各種復雜因素累加的高成本,激發了新一輪產業轉移興起。從歐美到日本,到“亞洲四小龍”,到中國東南沿海,再到中國中西部,“逐成本洼地而居”的加工制造業,一次次掀起產業轉移的浪潮。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產業轉移是很自然的態勢。有效配置資源、開拓市場,將土地、資源、勞動力、運輸等敏感成本的生產加工環節有選擇地遷移到成本相對較低或靠近終端市場的地區,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過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
政策暖風吹內地
“盡管越南、印度等國比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更低,給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帶來挑戰。但更多的東部企業選擇向內地轉移,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彌補方式。”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說。
“中西部地區快速崛起,資源、成本優勢十分明顯。國家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中西部地區開展加工貿易的政策,鼓勵中西部地區積極主動承接沿海加工貿易轉移,優化區域合理布局,使中西部省市迎來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的契機。”黃靜告訴記者。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商務部和國家開發銀行2007年12月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10年培育形成50個優勢明顯、各具產業特色的中西部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承接地主要是中西部具有明顯區域優勢、具備承接東部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技術、低成本等方面優勢的地區。第一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為南昌等9個中部城市。
商務部今年又確認了南寧、欽州等22個市為全國第二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目前,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累計達31個。
另外,國家開發銀行還將提供總規模3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對承接地和實施梯度轉移企業的重點加工貿易項目給予金融支持,包括提供貸款、利率優惠、債券承銷等其他金融服務。
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商務部期待中西部加工貿易年進出口額占全國加工貿易總額比例提高到5%。而2007年中西部加工貿易年出口額占全國加工貿易總額的比例是3.2%。
“淘金之旅”如火如荼
“一方面,東部企業發展面臨嚴峻的成本壓力、產業競爭;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厚積薄發,有著巨大的招商引資需求。國家支持政策微風一吹,中西部地區一些城市對沿海加工貿易產業就爆發出強勁的吸引力,產業梯度轉移便開始大規模地展開。”黃靜指出。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在武漢召開的第三屆中博會即以“承接產業轉移,促進中部崛起”為主題,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中西部省市借中博會的東風,掀起了一輪招商引資的狂潮。
湖南省永州市成為全國第二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之一。永州市藍山縣縣長嚴興德最近忙到連午休時間都還要辦公。他告訴記者,縣委書記已經南下廣東招商了。現在,該縣每個月都會安排一兩個小分隊到沿海招商。
作為珠三角經濟重地的東莞,已經成了內地城市招商的追捧之處、覬覦之地。目前,有近百個城市在東莞設立了招商辦事處。先是派兩三人來東莞“學藝”,不時探訪各家企業,待內功外功修煉成熟之時,便大張旗鼓舉辦投資環境說明會。湖北近千人的招商團就這樣浩浩蕩蕩直撲珠三角。截至目前已簽走數百億元大單。
“目前的形勢,說是守在人家的家門口來爭資源一點都不為過。”黃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