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業掀起“國際造牌運動”
在中國國際皮革展期間舉行的“第二屆世界皮革產業合作與發展論壇”,透露出這樣一個行業發展趨勢:“國際造牌運動”將在皮革業中大張旗鼓地展開,一批地方龍頭企業將在“皮革特色區域”模式的推行過程中脫穎而出。業界提出的奮斗目標是爭取到2010年或用更長的時間,創出3—5個國際知名品牌。
專家分析指出,“皮革特色區域”模式的推行,以及爭創國際知名品牌目標的提出,實際上是向品牌實力一向不強的皮革業拋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造牌”機會,各地龍頭企業都可以參與角逐,進而在各大皮革產區中掀起“造牌”風潮,推動整個行業實現升級。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皮革協會名譽會長徐永說:“皮革特色區域是指,以一兩個皮革產品為龍頭,企業高度聚集,形成上、中、下游產品相互配套,專業化分工明確,特色鮮明突出,拉動當地經濟的產業集群地區。有時也稱之為皮革生產基地。”
徐永認為,形成皮革特色區域能夠擁有六大優勢:信息共享優勢,專業配套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共同建設、使用公共設施和資源的優勢,經濟社會關注度高的優勢,政府相關部門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的優勢。
“接下來,我們還要對發展這一新模式進行創新。第一是注入新元素,打造服務基地工作的新模式;第二、對不同的特色區域,突出亮點,實現差異服務。”徐永說。
據介紹,“皮革特色區域”模式將按計劃、有步驟推進,具體分為三個階段:準備期、共建期、跨越期。從2010年開始,獲得“創建”榮譽稱號并經五年復評的地區,獲“共建”榮譽稱號、經過三年評價的地區,都將相繼進入跨越期。這個階段,皮革業要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由“適應市場”向“引領市場”轉變,由皮革大國向皮革強國轉變,創出世界名牌。
專家預測,這個階段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數據分析
中高檔皮革制品旺銷
上半年皮革服裝、皮革手套、鞋類進口量大幅度增長
早報訊(早報特派上海記者郭華萍)上周舉行的中國國際皮革展,公布了上半年國內皮革、毛皮及相關制品進出口的情況。有關報告分析,這些數據說明國內中、高檔皮革制品旺銷。
今年上半年,我國皮革、毛皮及皮革制品出口貨值157.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增速較1—5月份有所減緩;進口貨值22.4億美元,同比增長2%%。其中,1—6月份鞋類產品出口繼續下降,出口量同比下降4.8%%,出口額同比增長11.4%%,在鞋類產品出口中,皮鞋出口5.6億雙,同比下降15.9%%,出口額44.8億美元,同比下降0.3%%。
1—6月份,國內成品革及半成品革出口2.4萬噸,出口額2.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63%%和60%%;進口49.5萬噸,進口額19.6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2.6%%和12.4%%。
皮革服裝出口量自2003年以來連續大幅度下降。今年1—6月份我國皮革服裝出口876萬件,出口額3.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2.6%%和8.8%%;毛皮服裝出口512噸,同比下降5.2%%,出口額7500萬美元,同比增長3.4%%。
進口繼續呈增長態勢。今年1—6月份,共進口皮革服裝2.8萬件,同比增長26.2%%,進口金額1053.6萬美元,同比增長106.6%%。與此同時,皮面皮鞋的進口也繼續增加,1—6月份進口量達782萬雙,同比增長78.2%%,進口金額2.12億美元,同比增長80.7%%。
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縱觀今年上半年我國皮革業發展狀況,整個行業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皮面皮鞋、皮革服裝、皮革手套、毛皮服裝等主要皮革、毛皮制品出口量均繼續下降;二是半成品革、成品革進出口量和出口量均明顯下降;三是鞋類、皮革服裝、皮革手套等皮革制品進口量值大幅度增長,且增速大大加快,這充分說明國內市場對中、高檔皮革制品具有旺盛的需求。
另訊中國皮革協會下階段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擬用兩年時間,與地方協會共同完成,通過對產業的調研及對《中國皮革行業二次創業發展戰略》的總結,提出2020年皮革產業的發展目標及大國邁向強國的時間表及評價體系;二是推動皮革特色區域的共建工作;三是做好“真皮標志”實施十五周年總結工作及確定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為產業調整結構、爭創世界品牌打造良好平臺;四是培育拓展國內外多元化市場,特別要加強對國內市場的調研及拉動;五是做好產業宏觀調控的參謀,為產業發展營造公平、寬松的發展氛圍;六是繼續推動節能減排工作,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努力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皮革產業。
皮革產業呈進軍中西部趨勢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