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文化博物館
中國鞋文化歷史悠久,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從石器時代的獸皮裹腳到現代完美工藝的制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鞋已超越了簡單的實用層次。鞋文化是人類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州是中國鞋業基地,全市鞋廠遍布,工藝突出。2000年博物館于開工,在2001年10月竣工,成為鞋都的重要標志。博物館總體采用縱橫結合劃分為三個展廳,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中國的鞋文化。
溫州制鞋業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南北朝時太守謝靈運獨創的活絡齒屐,史稱“謝公屐”,南宋時南戲名劇《張協狀元》中就有曲牌名《趙皮鞋》廣為傳唱,明朝成化年間溫州鞋被列為皇家貢品,這說明溫州制鞋業在商品經濟萌芽時期便與文化結緣。
鞋文化博物館選址于溫州市鹿城區雙嶼鎮臥旗山。該山北鄰溫州中國鞋都產業園區,南連前洋山,東接江濱路,北靠甌江,三面環繞。山體高50米,山頂開闊地約1.2公頃,最大落差12米,總建筑面積為1230平方米,是一座歷史性、思想性、藝術性很強的建筑物。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鞋革業曲折前進、不斷發展壯大現在擁有鞋業企業4000多家,年產值318億元,真皮標志企業超過一百家,占全國的五分之三以上,中國十大真皮鞋王溫州有三家,中國馳名商標兩個,鞋類生產數量繼續保持全國的25%,40個品牌獲得全國免檢,而且還創下了多個全國第一:第一雙豬皮鞋、第一雙硫化皮鞋、第一雙壓模皮鞋、第一雙膠粘皮鞋,第一家鞋業股份企業都在溫州誕生。
巨型繡花鞋
古代戰靴
民國時期“小腳金蓮”的女子穿著的皮鞋
魚皮鞋
各個朝代的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