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企業產業轉移分歧:走還是留
在寒冬到來之前,到底是走,還是留?這成了珠三角眾多中小企業思考的問題。
9月6日,在廣州召開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說明暨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發布會上,廣西經委副主任方乃純表示,廣西將繼續加大承接產業轉移的力度。目前,廣西正在重點引進資源開發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以促進廣西經濟的全面發展。
方乃純說,北部灣區域將建設幾個產業園區,以承接廣東等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
這在廣州柏妮斯皮具董事長陳富榮眼里,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陳富榮認為,如果進一步深入去考察了解的話,廣西投資成本應該不止比廣東低20%。比如當地便宜的土地價格、政府的優惠政策、廉價的人工成本等,都是吸引企業的重要因素。
他進一步透露,目前他已經考察過廣西的一些地方,包括田陽、百色等地。他個人比較看好欽州保稅港區,因為他的企業生產原料需要進口,產品有一大半出口。因此,如果欽州保稅港區有相關吸引人的優惠政策的話,那么下一步將很可能去當地投資。
對此,欽州保稅港區開發建設指揮部招商推廣處副處長謝東剛做出回應:“對于有意向的客商,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比如希望享受什么優惠政策等都可以提,我們都會考慮,我們現在對于投資的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真誠歡迎廣大客商來欽州投資。”
與此同時,身兼廣州市皮革皮具行業商會常務副會長的陳富榮還透露,目前廣州至少有40%的皮具企業在考慮外遷,“面對寒冬,廣東這邊的皮具廠商比較茫然,都在轉移地方,走肯定是必然的。至于轉移場所,省內的粵東、粵西兩翼,省外的廣西等地都是下一步轉移的去處。”
此前的5月24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對推動“雙轉移”提出了具體的措施要求。此后,珠三角各地政府也在積極推進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廣州市協作辦公室副主任談志向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目前廣州已經不會花太多資源投入到低附加值領域,因此廣州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應該盡快找到新的發展平臺。
有人想走,也有人要留。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珠三角成熟的產業鏈。工廠設在東莞的廣州秦意服飾董事長高山表示,盡管今年公司的生產經營成本上升了30%,但他依然選擇留守東莞。
高山說,服裝業的產業配套十分重要,如果轉移到內陸地區,當地沒有相關的布料廠、印染廠、洗水廠等配套廠家的話,那么即使當地擁有相對低廉的勞動成本以及政府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最后的生產成本將很可能比在珠三角還要高。
他認為,對于服裝行業來說,產業的升級,并不是就要把服裝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趕走,相反,應該進一步完善產業的配套,為企業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而對于企業自身來講,則應當提高科技進步和生產管理的水平。
而廣州海元物流董事長、廣州優質物流專線聯盟總召集人陳建君表示:“根據行業的經營經驗,自2000年以來,廣貨在全國的輻射范圍和影響力有所下降。當然,這只是一種感覺,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
對此,高山認為,廣東的服裝在全國的影響力或許會有一些下降,但目前仍然是最有影響力的。而由于大環境的影響,出口困難,原來主要做出口加工的服裝企業現在都轉向做內銷,因此整個內銷的渠道堵塞。
此前,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隊長孔愛玲曾表示,產業的升級是一個有序的升級,切不可大談產業升級而漠視現有的產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