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需求或已見頂 銀行遭遇有錢難貸
盡管8月份286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新高,商業銀行將再度面臨流動性充裕所帶來的存款激增,但在貸款市場上,它們或將遭遇“信貸需求下降”和“貸款難放”的雙重困擾。
信貸需求下滑
“已經很明顯了。8月份我們就沒審幾筆新增貸款。”山東省內一家城商行的公司部負責人昨日對記者表示。據其介紹,行內已經為此召開專門會議,尋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營銷。“但現在看,常常是我們找上門,人家不愿借貸。”該人士稱。
他表示,從情況來看,主要是經濟下行導致企業經營壓力加大,很多預先規劃的投資被叫停。“如果沒有相應的財政政策配套,比如加大對國家扶持產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財政投入,企業預期銷售疲軟,經營的一些成本不能被消化,風險不能減少,那么它就不會擴大或維持生產。所以,光解決錢的問題并不行。”該人士說。
隨機在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一些銀行信貸部人士中調查顯示,貸款需求正在呈現見頂回落的態勢,今年一二季度,以往經常需要加班加點審批貸款申請的情況正在減少,尋找好項目的難度正在加大。其中,珠三角地區的回落要更明顯一些。
不過,盡管長三角的情況要好一些,但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各家中資銀行也普遍面臨到了有錢難貸的困局。“我們這還好一點,但我估計周邊一些支行今年的信貸計劃可能難以完成。” 某國有大型銀行江蘇一家縣級市支行的公司部負責人向記者稱。
據其介紹,盡管目前轄內一些民營企業的信貸需求仍然旺盛,但該行當地分行內部已經明確要嚴格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而重點傾向于一些國有大型企業。“有的民營企業雖然資本規模也比較大,但經濟不好的時候,它們畢竟不像國有企業抗風險能力強。”該人士說。
不過他表示,這樣一來并沒解決問題。由于幾大行都盯著這些客戶,而且經濟下行,企業控制新增產能,另外這些企業自己資金實力比較強,因此其貸款需求也并不顯著,從而總體上造成信貸投放壓力較大。
貸款額度“用不足”
一家股份制銀行浙江分行的信貸部人士也向記者稱,總行對于信貸投放的要求目前更傾向于強調風險,例如紡織業、房地產業等領域的貸款正在按要求比例進行壓縮;同時總行也對部分特定類型的客戶的信用風險進行了強調,對它們的貸款申請要從嚴審批,以及實行總量控制。
由此而引發的一個事實可能是,盡管此前監管部門調增了商業銀行全年貸款額度,以用于重點支持小企業、“三農”、災后重建的貸款需求,但經濟體本身活力的下降,銀行從控制自身風險角度出發,貸款額度或許已從之前的“不足”而悄然轉化為“用不足”的局面。
對此,海通證券最近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從銀行公布的中報研判,許多銀行的貸款利率和協議存款利率明顯下降,這或許暗示經濟體的貨幣需求在下降,進而說明經濟降溫明顯。報告進而指出,受需求下降影響,銀行業貸款利率繼續走高的空間已非常有限,銀行不僅在保持盈利能力方面遭遇不小阻力,同時在資產質量方面也將面臨更多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也指出,現在討論“緊貨幣”已經意義不大,即便央行現在放松,銀行的信貸收縮的態勢也已成為定局,未來銀行面臨的已不再是緊信貸指標約束,而是信貸指標無法用足的問題,銀行貸存比很可能進入了一個快速下滑的時期,資金運用壓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