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族企業老板的一封信:如何對待您的高管們
<縫制新青年>欄目觀點:
高管(或者職業經理人)引進企業后,企業給予高管(或者職業經理人)平臺,高管(或者職業經理人)給予企業提升,這是一個既定的目標。在這個目標下,要實現雙贏,作為家族企業主,既不可能再大權獨攬,也不可能全身而退;作為企業管理模式,既不能固守堅持原來的家族化管理模式,也不能全盤照搬照抄現代企業模式。怎么辦呢?需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設定企業的戰略目標,作出近期、中期、長期的計劃安排,使家族企業循序漸進地過度到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
在任何一個法治的社會里,最重要的是對領導人和政府的約束。同樣,現代企業管理靠法治而不靠人治,也特別強調對企業主的約束。如果企業主不受制約,高管(或者職業經理人)就會處處受到制約,企業就無法向現代管理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家族企業主,如何以積極的姿態做得好一點呢?做一個開明的企業主是明智的選擇,也可以說這是一帖“苦口良藥”。
一是做一個開明的企業主,加強文化修煉。家族企業主應該正視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文化素養上的先天不足。據有關資料統計,在家族企業主這個群體中,成為企業主時的學歷狀況是:文盲占0.3%,小學占6.4%,初中占31.4%,高中為41.7%,大專與本科占19.5%,研究生占0.7%,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僅占20%左右。而且這些家族企業主中,大多都是農民出生,小農意識比較嚴重,絕大多數又從未接受過任何系統正規的管理培訓。他們有拼命精神,能吃苦耐勞,創辦企業的實際能力比較強,但文化理論水平比較弱。有的雖然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進修,但也只是作了“另打碎敲”的彌補。這注定他們只能成為企業主,而很難成為企業家。一個真正的企業家,需要文化上的修煉,在精神、品格、胸襟、眼界、膽識上,要有很高的境界。
企業主成為企業家很難,只有少數“精英”能成為企業家,但做一個開明的企業主相對容易得多。而且引進高管(或者職業經理人)后,做一個開明的企業主很重要。開明的企業主,就能從家長制的作風中解放出來,就能從家族觀念中解放出來。家長制的作風不再一意孤行,不再一味地盛氣凌人而毫無商量余地。能夠善待高管(或者職業經理人),開誠布公自己的需求,讓高管(或者職業經理人)找到自己的方向。無論是企業的決策,無論是管理問題,無論是產品開發,都能走群眾路線。如果還是一個以家族成員為主管理的企業,作為一個開明的企業主,也不再任人唯親,不再有排外情結,而是任人唯賢,只要是人才,家族成員可以重用,外來人員也可以重用,真正能夠樹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旗幟。一個開明的企業主,能自覺而不斷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以符合現代企業發展的要求。當現代管理思想遭遇家族文化時,當外來能人遭遇血緣關系時,就會“大義滅親”地站在知識和人才這一邊。
文化的高度,決定著一個人的高度。家族企業主的能力有多強,能做多大事,帶領企業能走多遠多高,文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