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一控”取代“雙防”,穩健成為目前宏觀政策的取向核心
隨著“一保一控”的宏觀調控目標取代了“雙防”以后,人們十分關注是不是從緊貨幣和穩健財政政策搭配也隨之放松,什么時候政策會全面放松。
對此,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表示:宏觀調控要看全局,看內外情況,考慮多重目標。近期宏觀調控政策的核心取向應該是穩健。貨幣政策在實際操作上緊中趨穩,財政政策有放松空間,可以適度放松,減稅和放松公共投資開支,以次防止經濟下滑的蔓延。
之所以要穩,原因是物價上漲水平仍然偏高,資源品價格改革的壓力還在,而經濟增速還有9%-10%,經濟政策還沒有到全面放松的時候。政策由緊到松之間,不是一兩個月,選擇穩健比較好。利率、匯率都要穩。
貨幣緊中趨穩的含義是,總體偏緊,具體措施操作適當放松。比如,對中小企業、出口企業的信貸,對農業的信貸,對影響煤電油運緊張環節投入的信貸,對災后重建的信貸,放松的緊迫性很強。這不僅有利于緩解經濟下滑的步伐,還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有利于經濟的長期發展。
他把這一輪經濟調整稱為“破壞性創新”,增長犧牲兩個點沒關系,關鍵要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做好準備。不能再低水平循環,繼續資金推動增長,下一輪增長要靠技術創新推動,結構升級推動,發展服務業推動。調整要付出代價的,有些企業本來就該淘汰,在放松政策之前要保持一定力度的壓力,沒有壓力企業不會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