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小企業ERP快速實施的八大準則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在ERP實施過程中一直遇到挑戰。如何實現快速實施并降低風險呢?
一、簡化ERP系統的基礎數據
從ERP系統的實用性出發,20%的基礎數據往往決定了ERP系統80%的運行效果。簡化ERP系統的基礎數據,只整理關鍵的基礎數據,可以減少項目實施工作量,縮短實施周期。
二、周詳完善的實施范圍和實施計劃
很多企業實施ERP項目之初沒有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的特征以及目前的狀況,制定一個完善周詳的實施計劃和實施范圍,什么模塊都想上,結果真正使用的都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有一個周詳完善的實施規劃,是保證高效完成這個項目的大前提。
企業需要從選型的時候就開始分析自己的需求,應該著眼于未來幾年的發展計劃,考慮在這期間經營管理需要什么樣的工具來輔助;然后再和最主流的ERP平臺比對,用科學的方式把系統分解為不同的功能,再看看哪些是經營管理所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哪些是對整個業務沒有什么影響的,按比重進行打分。在這些基礎上,最終確定企業的實施范圍。
三、盡量實施和使用ERP系統的標準流程和標準功能
ERP系統實施的根本原則是在保證ERP系統實施效果的前提下,將ERP系統設計得越簡單實用越好。實施ERP系統的標準功能,一方面可以減少定制開發的工作量,一方面可以避免ERP系統運行當中的程序出錯,同時,標準功能往往是最簡單的。正因為標準功能的上述優點,實施ERP系統的標準功能可以降低實施難度,縮短實施周期,降低實施成本。
通過我們對各個公司的ERP實施調查發現,絕大部分企業在ERP實施過程中不使用標準流程和標準功能,不是產品問題,而是企業中的業務部門站在本部門的角度,希望ERP系統能盡可能和當前的手工操作一致,而不愿意改變當前的業務操作模式。其實,ERP系統的標準功能往往是系統最有價值的部分,實施ERP系統的標準功能可以滿足企業80%以上的管理信息化要求。
四、從優化整個供應鏈價值流的角度簡化ERP系統組織結構的設計
構成ERP系統的主要元素有:組織結構、基礎數據、業務流程、控制參數和交易數據等,而組織結構的設計又是影響ERP系統實施和運行的最關鍵因素,組織結構的變化可能要求ERP系統的重設計和重實施。
公司組織結構的設計當然是從利潤最大化、快速滿足客戶需求等企業目標出發,如何來優化企業運行當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了更形象地說明這一點,就以XX集團為例。在XX集團各子公司的設計和分工上將子公司分為四大類:研究院、制造公司、采購公司和銷售公司等,包括供應鏈上的產品開發、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銷售和分銷等四個環節。為簡化組織結構的設計,筆者認為在采購公司、銷售公司暫時不要走物流(即庫存),先在制造公司實施完整的物流系統,等一期實施完畢再實施采購公司和銷售公司,這樣可以簡化ERP系統中有關物流的設計,減少供應鏈上的供需循環,減少信息流的傳輸途徑,并有利于減少庫存量,降低供應鏈的“牛鞭”效應,使供需信息和庫存信息更透明。
五、重點關注影響ERP系統集成的控制參數,而不是分散的計劃和控制數據
ERP系統的最大優點是其信息集成的特點,某些系統控制參數的設計影響著業務流程和信息的集成,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給予重點關注;另一方面,為了擴大ERP系統的使用面和使用功能,軟件公司在開發和設計ERP軟件時,在集成功能的基礎上往往還會開發出一些對個別部門或許有用的小功能,這些小功能對某些行業可能有用,而具體到某個企業卻不一定實用,過分注意這些小功能的實施和使用,會分散項目組的實施精力,延長項目實施周期。
ERP系統的設計和運行主要有兩條主線: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的物流、資金流的集成和以供需平衡為核心的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在實施ERP系統時,也主要是關注影響這些業務集成的控制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