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維修工生存法則
- 編者語:本刊曾在2006年借全國縫制設備工業信息中心首次舉辦維修培訓班之機,以“學習也是生產力”為主題對縫制設備維修人員的技能學習等情況作過概述報道。兩年之后服裝和縫制設備行業在外圍、內部環境變化中承受著壓力,這也給縫制設備維修人員造成困惑,他們產生的情緒和正在遭遇的故事引起業界關注。
“早上到了車間,先例行將機器檢查一遍,然后在縫紉工們不定時的‘求助聲’中履行一個縫制設備機修工的職責,直到工人們下班散去,忙碌時就加班到星星月亮都翻著眼皮瞧著街上稀落的人影。”一個普通機修工工作狀態就這樣活靈活現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十年如一日地圍著縫制設備揮灑青春,是機修職業使然,也是各年齡段機修工共有的人生狀態。然而細看之下,代代機修各不同。
有這樣一個選擇題:
您認為自己屬于以下哪種類型的縫制設備維修人員: □ 未涉及管理和生產,從業已久的技術專注型維修人才; □ 維修和管理并重的復合型人才; □ 技術尚未純熟,正在努力學習中,朝技術型或復合型維修人才發展; □ 處于彷徨中,未來就業方向未定的設備維修人。
這4個選項代表著當下4種不同的縫制設備維修工生存狀態。技術專注者往往對縫制設備維修飽含深情,復合型人才是縫制設備維修人員的發展方向,初入行的機修工還在努力尋找生存之道,而僅僅視“縫制設備維修”為一種可以適時放棄的生存手段的機修工正在服裝企業效益不佳、失業者增多且求職艱難的環境中彷徨。
服裝企業內憂外患,縫制設備行業困于艱難時世,這些困境引起的連鎖反應已經滲透到縫制設備機修工的生活、工作中。
大多數的縫制設備維修人員從做學徒開始走入縫紉機維修的世界,一做便是三五年,或十幾、二十年。迄今為止從業十幾、二十年的大多成為師傅級維修能手,而年輕一輩正是當下縫制設備維修群體的主力軍。如果說中年一輩縫制設備維修工們成長于縫制設備維修的“機械化”時代,那么年輕一輩縫制設備維修工們正起步于縫制設備維修的“電子、自動化”時代。以電腦平縫機為代表的自動化縫制設備已經大量進入服裝生產企業車間,而以拉布機、自動化裁床為代表的高端服裝生產設備普及使用后,更會在不久的將來對縫制設備維修工們的技術能力發起挑戰。
從技術層面來說,一個職業縫制設備維修工應該與時俱進,提升專業維修水平,不局限于縫紉機的維修,積極拓展專業維修領域。盡管幾乎所有的縫制設備維修工都明白“技術等于一切”是維修工的基本生存法則,但擺在縫制設備維修人員面前的技術提升之路荊棘重重。絕大多數正在成長中的縫制設備維修工對學習技術表示出極大的熱情,四處尋找維修書籍、參加職業培訓、向熟識的技術高手討教……他們把握每一個可以豐富自身技術本領的機會,但通常情況下他們難以順利學習到渴求的知識。
“自身知識結構限制”這一問題在電腦自動化設備普及到服裝生產中之后更為突出。以電腦平縫機為例,幾乎所有咨詢這類設備維修方法的維修工都將視線集中于電腦控制箱。電腦平縫機的核心部件在于此,只要解決了控制箱問題大多故障的排除可以順利進行。然而,眾所周知,電腦控制箱所涉及的電子、自動化控制知識是完全不同于機械維修的領域,對于大多數非電子自動化專業畢業的機修工而言,這不僅僅是挑戰。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掌握電腦控制箱的維修方法對于一個縫制設備維修工而言并非必須,加之電控系統涉及設備生產商的技術保密問題,維修工很難通過生產商渠道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盡管難以掌握電控系統維修方法,維修工卻可以收集有關知識,在設備出現問題時,判斷出故障部位所在而非盲目維修。拉布機、裁床等設備同樣如此,基礎知識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單一性限制了設備維修人員對關鍵部位進行維修的能力。
但維修工們并非無所作為,豐富的知識積累都是后天努力的結果,相對于難以攻克的電子自動化方面的知識,機械部分知識的深入了解卻是多數維修工可以做到的。現實中不乏通過長期摸索縫制設備構造而自學成才的例子。小黑是一個年僅20多歲的設備維修工,他卻培養出好幾批徒弟,在他的住處擺放著許多從經銷商處淘來的二手設備。每天他都花一定的時間擺弄這些設備,把縫制設備中出現的問題具體到設備上,反復實踐,長此以往他不僅解決了各種問題并且對各類機型的構造都有了深入的了解。用心和設備打交道,深入鉆研,才有可能創造奇跡。
無論設備如何更新換代,同種類型的設備其基本結構未變。設備維修工還可以通過涉獵專業書籍、查看維修手冊、參加基本機型培訓等方式把握信息,適時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所知。在服裝企業求職不易的現狀,迫使許多設備維修工們更加注重自身技術水平的提升,直接有效的培訓受到其歡迎。
縫制設備維修工實際上可以為服裝企業生產發揮重要作用,但在現實中維修工的境遇并不令多數人興奮。“做機修,一是臟;二是被人使喚,不習慣;三是面對技術問題,一切靠自己,也辛苦;四是空閑時間沒有,就算有也是在待命狀態;五是發不了財。”這是普通設備維修工的生活寫照,但并非所有的維修工都處于這樣的境況。
本刊也曾講述許多設備管理者的故事,他們從普通設備維修者做起,但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不獨限于縫制設備的維修。如張師傅是某大型服裝企業的設備科管理人,他現在的工作就是協調各個車間的設備使用,布置生產流水線,將車間里每一臺設備的作用發揮出來為企業創造效益,同時也解決其他設備維修工遇到的難題,或者開發生產所用的小工具。而多年之前,他還是一個對縫制設備知之甚少的外行。他曾這樣告訴筆者:“縫制設備維修從業人員眾多,競爭很大,如果沒有一套過硬的維修本領,或者僅限于設備維修而缺乏服裝生產運作等相關知識,很容易被同行擠出去。”他的這番話在當下看來更具激勵作用。
近一年來,大量的小型服裝企業或停產,或倒閉,導致縫制設備維修工收入縮水或者失業。工作難找,以至于出現了本文開頭接受2 000元/月工資的老師傅自降身價以求溫飽的例子。外界環境的沖擊讓許多維修工措手不及,有準備的維修工們可以從容應對。除了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外,在服裝生產方面適當延伸不但可以輔助服裝生產的開展,也可以提升縫制設備維修工的復合型知識結構水平。縫制設備維修工成為服裝生產管理者不無可能。在全國縫制設備工業信息中心舉辦的一次培訓班上,有一位學員是服裝企業的生產負責人。在他看來,一個生產管理者必須對生產設備有足夠的了解,服裝生產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將各方面知識整合起來以保證生產的有序進行。反之,設備維修工可以通過對服裝生產工藝等方面的了解開發輔助工具協助生產,配置生產線,等等。從維修到管理,縫制設備維修工在拓展知識面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向復合型人才方面的轉變。
面對未來,一個縫制設備維修工通常在兩種生存方式中做出選擇:一是在縫制設備維修這項事業中繼續摸爬滾打十幾、二十年;二是適時放棄相對枯燥的維修生活,轉入維修經銷領域。
“想轉行”,這樣的話從縫制設備維修工嘴里聽到許多次。如果說上一輩維修工還能固守于縫制設備維修這一職業,那么當代年輕一代維修工對待本職工作的熱愛度已經減弱,于其而言,縫制設備維修和賣冰棍一樣是一個可以適時放棄的求生手段。問及將來,有年輕一輩的維修工這樣對筆者說:“做機修真的挺枯燥,幾年之后煩了也該換換行。”當然,大多數設備維修工不會選擇轉行去賣冰棍,經營縫制設備或者經銷零配件對其而言更現實。很多人未跳出過縫制設備行業這個大圈。
將設備或者零部件經銷作為副業者,因精力有限大多小范圍操作,而完全轉型成為經銷商又要面臨市場拓展等多種問題。維修工從事設備經銷已經普遍,但當下縫制設備市場的冷淡使得已經涉足經銷的維修工陷入經營困境,同時也為打算進入經銷領域的維修工設置了障礙。
跟已經穩定下來的老一輩設備維修工不同,異地求職的現狀使年輕一代維修工工作、生活難以穩定。身在異鄉,除了同事和工廠里的員工,大多數維修工交友不多,但網絡的發展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上網聊天、逛論壇成為其工作之外的主要放松方式。他們用網絡結交朋友,趕走工作時的疲憊,接收網絡上的新鮮事物……苦并快樂著。網絡在縫制設備維修工生活中的滲透已經延伸到工作領域,比如技術交流的網上群落、在線論壇成為年輕一代維修工尋求解決技術問題的新途徑。
但許多縫制設備維修工此時仍表現迷茫。談未來,直言隨遇而安。也許縫制設備維修不是維修工們主動選擇或者堅持的事業,但作為一個設備維修工時,對工作負責、對自己負責卻是維修工們在思量的事情。帶著“好好做機修”的情結,通過努力不斷提升自己,一定可以成就縫制設備維修工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