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季度繡花機出口數據分析
繼2007年出現“量增值減”的情況之后,2008年第一季度繡花機產業繼續呈下滑趨勢。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統計,2008年第一季度,我國共生產多頭繡花機4 191臺,同比下降41.72%;共生產單頭繡花機4 036臺,同比下降4.52%。據海關總署統計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我國共出口繡花機12 491臺,同比增長15.56%,出口金額0.8億美元,同比下降12.60%。進口全面減少,據海關統計,第一季度,我國共進口繡花機156臺,同比下降90.18%,進口金額820萬美元,同比下降69.40%。
2008年,調整中的中國縫制設備行業繼續面臨人民幣升值、生產成本上漲、歐美經濟發展放緩等諸多不利因素。2007年,繡花機產業也提前結束了連續幾年高速發展的歷史。就出口而言,2002~2006年的5年間,創匯年平均增長率高達74.36%,其中2005年創匯同比增長86.02%,成為近年來增長率之最。2007年,市場一個“急剎車”,讓眾多企業來不及調整,便遭遇了“寒流”的襲擊。2007年我國共出口繡花機6萬臺,同比增長75.27%,出口創匯3.1億美元,同比下降0.55%,量增值減,利潤大幅縮水。
2008年第一季度,我國累計出口繡花機至亞洲7 733臺,同比下降1.25%,創匯649.4萬美元,同比下降18.65%。歷年來,亞洲市場都是我國繡花機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大約占整個繡花機出口的70%左右。今年受印度盧比升值、巴基斯坦取消服裝出口退稅以及越南經濟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下降幅度較大。2002~2006年期間,我國出口至亞洲地區繡花機的量與值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45.21%、75.86%。
2008年第一季度,我國累計出口繡花機至非洲1 674臺,同比增長277.88%,創匯372萬美元,同比下降7.93%。277.88%的量增長,創下了有史以來單季度增長比率之最。然而,創匯卻出現了7.93%的下跌,說明出口的繡花機中以低價的單頭繡花機居多。就整體出口情況而言,今年非洲市場表現還算可以。2002~2006年期間,我國出口至非洲地區繡花機的量與值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16.11%、83.81%。
2008年第一季度,我國累計出口繡花機至歐洲1 558臺,同比增長191.21%,創匯330萬美元,同比增長93.49%。近年來,我國繡花機對歐洲市場的出口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但今年第一季度,幾乎完成了2006年全面的出口量,值得廠家進一步關注。2006年,我國累計出口至歐洲的繡花機1 907臺,創匯766萬美元。2002~2006年期間,我國出口至歐洲繡花機的量與值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03.19%、68.64%。
2008年第一季度,我國累計出口繡花機至南美洲1 014臺,同比增長92.78%,創匯789.4萬美元,同比增長45.55%。南美洲相對于亞洲而言,對歐美經濟依賴性相對較弱,經濟基礎相對扎實,因此在這波經濟減緩風潮中受影響也相對較小。據多家企業反映,今年南美洲市場上升勢頭較為明顯。2002~2006年期間,我國出口至南美洲繡花機的量與值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08.36%、135.2%。
2008年第一季度,我國累計出口繡花機至北美洲493臺,同比下降66.23%,創匯105.1萬美元,同比下降32.64%。世界經濟頭號大國美國,因受次級房貸危機和房市的萎靡不振等諸多因素影響,經濟增長已經逐步放緩。這一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消費需求的衰退,直接影響到中國產品的出口。因此,第一季度該地區對我國繡花機進口的量與值下降幅度遠遠高于其它地區。2002~2006年期間,我國出口至北美洲繡花機的量與值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81.56%、40.42%(其中2003年相比上年下降96.73%和19.16%,2006年相比上年分別下降31.26%和增長17.54%)。
2008年第一季度,我國累計出口繡花機至大洋洲19臺,同比增長72.73%,創匯5.9萬美元,同比增長26.22%。 澳大利亞、新西蘭兩國紡織品消費以進口為主,成衣制造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出口至該地區的縫制設備產品總量最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002~2006年期間,我國出口至大洋洲繡花機的量與值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47.29%、56.49%。
截止到7月初,繡花機市場反彈的趨勢仍不明顯。這個“冬天”要持續多久,誰也不敢下定論。面對人民幣的持續走高,生產成本的持續上漲,我們企業家信心指數明顯下滑。綜觀全球經濟格局,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制造的地位不會動搖。因此,我們的企業要重拾信心,苦練內功,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等待下一個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