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創新作表率 克難攻堅促發展
——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嚴峻,臺州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民營企業受到嚴峻挑戰。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關鍵時刻,我市廣大非公企業黨組織深入實施“動力源工程”,積極開展“創業創新作表率,克難攻堅促發展”活動,充分發揮著統一各方思想、凝聚各方力量、協調各方利益、激發各方活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不斷為企業化解不利因素、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強大而又持久的內源動力,譜寫了一曲曲與企業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的時代勁歌。
建言獻策當好參謀,推進企業科學決策
科學發展首先要科學決策。
在當前形勢下,非公經濟要克難奮進,實現科學發展,科學決策比任何時候都要緊。
這兩年來,縫紉機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逐漸進入“寒冰期”。杰克控股集團黨委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調查研究,通過學習國家經濟政策、分析國內外市場形勢和公司經營狀況,超前地預見到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先后8次通過黨企聯席會、民主懇談會、黨員議事會,積極向公司決策層建議,促使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由生產中低檔縫紉機向中高檔縫紉機轉型,使公司在行業滑坡的局面下贏得了主動。
為了避免產品單一帶來的風險,浙江大農機械公司黨支部積極建議拓展產品空間,把產品供應從美國、日本拓展到歐洲、東南亞的60余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出口交貨值近1.5億元,同比增長65%。
我市廣大企業黨組織認識到,越是在當前這樣的情況下,就越要發揮決策參謀作用,幫助企業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
三門爾格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參與企業高層決策已成為慣例,先后在重大項目投資、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嚴峻的生產形勢使黨支部一班人認識到自主創新能力的絕對重要性,積極建議公司成立了研發中心。研發中心先后開發出4項新產品,新產品利潤增加700多萬元。在黨支部建議下,公司與沈陽變壓器研究所、浙江大學等1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為公司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了源頭活水。今年以來,該公司取得了利潤同比增長201%的喜人業績。
在公元塑業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牽頭開展的“創優增效、科學發展”專題懇談會上,黨員張榮偉針對城市鐵質窨井蓋經常被盜的問題,提出了開發生產高分子量復合窨井蓋的建議,被集團采納后,該產品不僅通過了省級鑒定獲得專利,被列入國家星火項目,而且填補了市場空白,為公司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我市廣大非公企業黨組織自覺置身于這樣的宏觀背景,堅定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大局,服務發展。
關鍵時刻,黨員技術骨干感召和引導職工全面開展創新活動
在企業面對挑戰,迎難而上的關鍵時刻,我市廣大非公企業的黨員技術骨干在推動企業科學發展上發揮了新的、更大的作用。他們率先垂范,引導和帶動企業職工在優化產品結構、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產品研發、加強產品質量管理等方面開展創新活動。
以前,隆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重要項目一般都委托外單位設計,而如今,像制動盤綜合檢測儀、調整臂檢測設備等重要項目的設計,都由公司內部承擔,而這些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大多是黨員。黨員肖水波成功研制出了國內首創的軸向強度試驗臺、扭轉試驗臺,為公司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黨員黃小慧自主設計、研制出數控臺鉆機,實現了一人多機的操作,大幅降低用工成本,單臺專機年節約成本9萬元,年創效益20多萬元。
在浙江正特集團有限公司的技術創新團隊中,領軍人物都是共產黨員。黨員單才華作為集團院企研發中心的骨干力量,由他牽頭開發的18個專利產品,已經通過國外技術權威機構認證。
把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專業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骨干培養成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才,已經成為我市非公企業培養人才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目前全市近3萬家非公企業、4229個企業黨組織,共有28250名黨員。
天臺銀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黨支部通過開展黨員與人才“1+1”結對幫扶工作,公司依靠黨員骨干科技攻堅,摘取了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企業發展的困難時期,更多的黨員立足崗位,管好“黨員責任區”,站好“黨員示范崗”,當好“黨員突擊手”,并圍繞技術革新、節能降耗,積極主動的獻計獻策,發揮著更直接有效的作用,助推企業渡過難關。
浙江寶利特鞋業有限公司黨委為了降低節節攀升的生產成本,引導黨員員工開展節能降耗活動。黨委副書記劉國均提出的垃圾鍋爐焚燒廢料建議,不僅減少了企業對環境的污染,而且解決了每年生產1600余萬雙皮鞋所產生的廢料,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合理化建議獎。黨員張代成創立的代成加硫箱節電法,使公司8條流水線年節約用電近2萬度。在黨員們的倡導帶頭下,去年的節能降耗活動,為公司節約各項成本500余萬元。
“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這個基本原則,在當前的非公企業中顯得尤為突出。
逆境之時,廣大黨組織做深做細關愛人、激勵人和凝聚人的工作
人心聚企業興,人心散企業衰。
在企業黨組織推動企業科學發展過程中,凝聚廣大員工的力量是一項經常性工作。在當前企業發展處于逆境的時候,黨組織更是主動擔負起穩人心、聚合力的責任,在企業上下形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
玉環利群閥門有限公司黨支部根據近年來外來員工不斷增多的實際,積極倡議企業出資興建員工宿舍,并實行在公司工作滿一年就能多領取20元工齡補貼、工作滿兩年即可享受周邊縣(市)免費旅游一次等福利制度,激勵員工以飽滿的熱情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很多企業通過建立健全黨員聯系結對困難員工制度,組織企業黨員特別是決策管理層黨員,主動聯系員工,傾聽呼聲,掌握所需,盡力幫助解決員工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
臺州森林彩印包裝有限公司黨委牽頭設立了“2+3愛心基金”,按照每月每名員工捐2元、企業對應補貼3元的方式籌資,已先后為400多位困難員工提供了近20萬元的資助,使員工倍感溫暖,保持了員工隊伍的穩定性。
吉奧公司黨委積極建立健全黨員聯系困難員工制度,成立流動黨員服務站,組織企業經營決策層領導經常下車間、進宿舍,掌握員工所想所需,幫助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今年以來,他們共開展談心談話53次,解決具體問題21個,慰問特困員工14人,“有事找服務站”已經成為吉奧員工的共識。
建設喜聞樂見的企業文化,更是成為企業凝聚人心、激發活力的有效抓手。許多企業黨組織通過建設文化生活設施、開辟廠報廠刊、完善規章制度、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等,切實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地處仙居縣大戰鄉的浙江車頭制藥有限公司,雖偏居一隅,卻是市“2112”工程企業。談起公司取得的成績,職工們都說:“公司黨支部功不可沒!”公司黨支部把“同心、合力”的企業精神融進日常管理中,鼓勵每名黨員爭當團結協作的模范,并通過免費開放黨員職工活動中心、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每年組織全廠職工軍訓等途徑,在公司中營造了“家、學校、連隊”的氛圍,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凝聚力。
關鍵時刻實施的關鍵工程——“動力源工程”,已經成為我市廣大非公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