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無暇操持針頭線腦繚褲邊換拉鏈成大生意
生活日報9月17日訊(記者 邱建國 )繚褲邊,換拉鏈,這些小針線活現在很多市民都不愿自己干,有需要的時候就花幾塊錢找人代勞了,其中原因,有的是沒時間,有的是沒條件。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省城濟南為人們提供這類服務的店鋪和小攤兒非常多,而且大多數生意做得很不錯。
市場:做針線活兒的真不少,專職兼職都有
洪家樓西路的小商品城,一進門就能看到“繚褲邊,換拉鏈”的招牌,在市場內轉一轉,這樣的招牌真不少,其中有的是只做繚褲邊、換拉鏈、改衣服這樣的小活兒的,有的是主營縫制床單、被罩、窗簾等業務,同時兼做這類小活兒的。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市場內這樣的小店有五六家。
這個商品城內有很多賣衣服的店鋪,一般褲子買了之后馬上就需要繚褲邊,正是這樣的需求催生了這些服務。在一些高校周圍及住宅小區內,提供這類服務的小攤兒也有不少,他們針對的主要是大學生和小區內忙于上班的年輕人。
攤主:生意還不錯,成本投入也不大
記者在小商品城采訪了一位攤主,她表示生意還不錯,每天平均都有幾十件衣服的生意,營業收入超過百元,生意好的時候,來修補衣服要排隊,桌子上要攢下一摞衣服。她說,市場內位置不一樣,每天的業務量也不一樣,但這些店鋪總體上生意都還可以。
說到成本,除了租攤位的費用之外,一臺縫紉機、一臺鎖邊機、一個電熨斗外加剪刀、針線等,投入并不大,成本也很低。“我們就是靠手藝賺錢,手藝好了來的人就多,生意也好,因此投入其實并不算大,現在連工商管理費都不用交了,也就是交個房租和電費。”這位攤主告訴記者。
市民:沒有時間做針線活兒,也不在乎幾塊錢
一位買了褲子之后來繚褲邊的大學生告訴記者,自己不會做這些事,學校里也沒這些條件,繚褲邊換拉鏈這樣的事只能讓人幫忙,有時在學校周圍的小攤兒上,有時買了褲子在市場就找人弄好,他的同學大多也是這么做的。
另一位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張小姐介紹說,其實家里也有縫紉機,但工作太忙實在抽不出時間做針線活兒,又不愿意麻煩老人,只能出來找人代勞了。“找人代勞既省心又方便,而且也花不了幾塊錢。”張小姐覺得,這是很多市民找人做這些小活兒的主要原因。
小手藝,大生意,這些做針線活兒的小店鋪和小攤兒既為市民提供了方便,又給自己帶來了收益,受到很多市民的歡迎。“這樣的服務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大家都忙,需要有人幫忙做這些事情。”張小姐的看法,或許代表了多數市民對這些做針線活兒小攤兒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