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稱降息 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生意社9月18日訊 日前,央行的從緊貨幣政策出現了松動信號,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雙雙下調。接受采訪的專家指出,本次非對稱降息,將從財務費用和融資額度兩方面利好中小企業,緩解部分中小企業因資金緊張而產生的經營困難。
提升信貸能力
央行本次公布的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政策,十分罕見地使用了差異性下調手段,即從9月25日起,除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
建設銀行(601939)研究部總經理郭世坤表示,存款準備金率差異性下調的政策意圖主要是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能力,存款準備金率的降低,將會使中小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供給能力增強,而中小商業銀行的服務對象更多是中小企業。
中央財經大學郭田勇也表示,中小金融機構給中小企業的貸款量,大約占中小金融機構總體貸款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大銀行。因此,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實施下調,將增加中小企業獲得更大的貸款規模。
8月初,央行已經在貨幣政策上放松信貸,向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地方商業銀行分別放松5%和10%的信貸規模,以向中小企業和農業定向放款。
專家指出,目前全國性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聯系相對緊密,很多中小銀行處于戰略擴張期,其自身貸款規模存在擴張要求,這正和目前廣大中小企業的資金“饑渴”一拍即合。
東海證券研究員李文分析認為,中小銀行業務規模和形式相對單一,央行此前1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17.5%的歷史高位,已經令個別中小銀行出現流行性資金緊張的局面,金融風險的潛在壓力正在積聚。此次央行向中小金融機構注入流動性,是一種適時的政策安排,有利于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困局。
今年以來,在信貸緊縮的背景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問題。統計顯示,放貸集中的一季度各商業銀行貸款額超過2.2萬億元,其中只有約3000億元貸款落實到中小企業,僅占全部商業貸款的14%,比去年同期減少300億元。
應對經營困難
市場人士指出,央行對中小企業放松信貸控制,有利于他們逐步實施技術升級和產品轉型,以應對目前的經營困難。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紡織行業的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多家,三分之二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超過2000萬工人解聘。這一情況表明,當前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已經比較嚴重,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業。
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據Wind數據統計,268家中小板公司2008年中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之和為-2.97億元。這個數字似乎并不大,但相對于去年同期的85.16億元,卻反映了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的新問題。
統計還顯示,一共有130家中小板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為負值,總額高達-103.628億元,18家公司負值超過1億元。其中,兩家中小板房地產企業濱江集團、廣宇集團的這一指標分別高達-16.84億元、-13.1億元。
專家分析指出,受經濟景氣度下滑、市場空間變窄、競爭日益激烈、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資金緊張導致企業間應收賬款增多等因素影響,很多制造業中小企業的業績指標呈現下滑趨勢。不少企業需要通過投資新項目來實現產業調整,這時候,銀行信貸的扶植就至關重要。
減輕財務負擔
本次非對稱降息中,利率按照短期多調、長期少調的原則作相應調整。其中,六個月、一年、一至三年的貸款基準利率下調幅度較高,分別下調0.36%、0.27%和0.27%。這對于短期借款比重較高的中小企業來說,財務費用的降低將更為明顯。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6月末,可比的25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合計達574.88億元,比2007年末增加81.23億元,增幅為16.5%。而且,這一數字是6月末長期借款的2.87倍。
市場人士指出,怡亞通(002183)、孚日股份(002083)、太陽紙業(002078)等公司上半年的短期借款總額較大,降息后,財務費用負擔將有明顯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