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服裝:品牌操作一定是最好的路
在虎門鎮中心區,在工廠、人流與商場之間,很難想象自己就站在與中國近代史拉開序幕的地方。一水之隔的威遠島,文化演示中心選址已經圍起施工墻,龍門吊也已經到位。如同過去三十年中的每一次,虎門服裝又一次尋求蛻變,這個新舞臺與珠江口邊上那些古老的兵營、炮臺遺址,以及在古老墻垣中盤根錯節的老榕樹如此接近;而未來的目標,不僅僅是一個新的服裝產業,也是一個更新的,或許也是更古老、更深厚的虎門。
轉折:非今日起
2000年后,“轉”字就頻繁地出現在虎門服裝行業的字典中。每一個在這個行業中的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比媒體和政府更早嗅到成本提高和行業風向變化的信息。
小企業主的自我轉型
虎門鎮口企業主周銀城,在2003年,就把他一百多人的工廠,精簡成只有十三個人的公司。
經歷富民時裝城的“黃金10年”的周銀城很快遭遇工廠規模擴大帶來的管理困難,以及工資上漲帶來的不穩定先兆。
中學教師出身的周,總結“要把整個程序做下來很難”。2003年,他決定把重點放到越過批發商的環節,直接聯系貿易商;他注冊自己的童裝品牌“云彩嬌娃”,建立網站,成立市場部。整個制作過程,都下發到其他工廠。
周銀城認為自己的轉型算是成功,他不僅有了穩定的臺灣客戶關系,還開拓了印尼和新加坡的市場。他甚至與生意伙伴去東盟國家考察了一圈,萌生了在東南亞設辦事處的打算。
默默關閉的服裝作坊
盡管生意在開拓,周銀城卻說利潤一直在縮水。“現在僅能靠數量贏利。”但周銀城的“下家”、承接他廠里加工生意的80后湖北小老鄉趙勇,則稱接周的生意已經賺不到錢,“只是在六、七、八月的淡季,為了發工資留住工人,虧一點也要做。”
趙勇的作坊位于虎門鎮博美魚塘附近,在一棟出租樓的5樓。一個大的房間里擺了十幾臺縫紉機,十六七個工人加班加點趕一批從“富民”賣到新加坡的褲子,六七百件———在趙勇父親管工廠的年月,生意紅火,“1000多件的小生意,是不屑于接的”。
有作坊主估計,虎門博美、鎮口、盧屋一帶聚集著幾千家這樣的小服裝作坊,它們承接著虎門大中型服裝企業或服裝批發商的大量訂單,成為虎門服裝產業金字塔上位置低而數量巨大的基部。
近兩年,這些悄悄開起的服裝作坊很多都默默關閉。
政府:恢復勁頭
在虎門鎮標志性的批發市場富民時裝城,一位為批發商工作的設計師說:“以前一個款式能跑到很大的量,而現在只有幾千、幾百件。”這個“很大的量”,曾經是一個款式數十萬、上百萬件。
留住企業就地升級
虎門鎮副鎮長潘繼軍認為目前的不景氣,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集群中有很大共性,“轉型升級是一個動態操作的過程,調整本身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
服裝是虎門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虎門服裝制造業的特點是生產與市場同步,目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占GDP的48%和接近51%,“這是政府多年刻意引導的結果”,因此虎門的戰略是“工商并舉”;目前要做的,是“恢復改革開放之初的勁頭,留住企業,就地升級。”
虎門鎮經貿辦副主任黃沛民說,虎門并不擔心工廠大規模外遷。因為這里已經形成完善的商圈,供應鏈。
打造升級商圈
眼下鎮政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打造升級商圈。在廣深和京珠高速公路交匯出口處,23層的富民商務中心已經建成,圍繞它的六大配套項目正在施工。虎門鎮政府希望這里能成為虎門服裝與總部經濟的中心。
在虎門鎮政府的藍圖中,威遠島的“時尚創意園區”是重要的一著棋:在連接虎門與威遠島的兩座大橋之間,建設占地200畝的園區。政府將興建園區的基礎設施和樓宇建筑,改造舊廠房,以“準入門檻高,運營成本低”的賣點吸引服裝名牌總部進入,并吸引全國的設計師在這里定期開發布會、做環保和功能型服裝等類別的研發,并在培訓和研發上加強與大專院校合作。
黃沛民透露,目前園區雖還沒有開始建設,但已經有外地的國家級名牌產品表示了在時尚創意產業園區落戶的意向。
即將于2009年3月開幕的新富民商務中心,招商已經完成7成以上,但期待外地企業租用辦公樓層作為企業總部的構想,尚未成為現實。對于以硬件的檔次提高來促進產業升級的想法,一個本地品牌商有不同意見,他直言:“開了很多店就是市場嗎?炒賣地產和做服裝是兩回事!”
方向:虎門模式
相對于江浙市場,品牌多而名牌少,仍是“虎門特色”。
長期發展的兩個選擇
香港西旗商業策劃公司首席戰略顧問吳鋼曾在虎門一家曾經赫赫有名的服裝品牌任總經理。他認為,虎門的問題是,很多業者都是批發和做加工廠起家的,他們對壓低成本很在行,但經營上還停留在前店后廠的時代,不了解品牌的文化升值和推廣。
“只在成本和價格上用功,目前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從2006年以來,消費終端的服裝價格一直在升高,市場在呈現升級的態勢。因此,對于謀求長期發展的企業,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成本轉移,轉移到勞動力價格低的洼地,二就是增加品牌附加值。
西班牙品牌ZARA模式
虎門技術創新中心信息主管、省十佳設計師馮璐認為,以西班牙品牌ZARA為代表的模式,就很適合虎門,因為虎門傳統上就是以抄新板快、量大而快速反應制勝的。ZARA的設計方式是設計師、市場專家以及進貨專家三位一體。“三位一體”的運作策略使Zara的每一款產品從設計直至運送到商店貨架,平均只需兩周,每年推出的款式多達萬種。“抄”自一線品牌的設計,雖然每年需要為之付出數千萬歐元的版權費,卻因面對大眾市場,帶來更豐富的利潤。
然而,具體運作品牌的職業女裝品牌HUEDY總經理陳玉玲則認為沒有這么簡單。“人家發展的歷史,市場運行模式,那么容易一學就會嗎?品牌運行需要的過億投資有嗎?有沒有研究市場份額構成,可行性方案在哪里?外面的市場經驗在中國人身上有沒有用?”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