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在調整中期待行業的春天
縫制設備行業經過8年的高速發展,在2008年伊始跌入冰冷的調整期。如今半年多過去了,銷路不暢、產品積壓、開工不足,市場依舊沒有大的起色。
行業在過冬,行業龍頭企業是怎樣的表現?近期,筆者走訪了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盡管企業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但是在標準股份,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大企業的從容和信心。
迷霧茫茫看市場
自2007 年下半年,中國縫制設備行業連續幾年快速前行的步伐有所減緩。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初步估算,2008 年 1~5 月份,我國縫制設備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 61 億元,同比下降 21.76%, 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近 41個百分點;完成工業銷售產值 60 億元,同比下降 20.25%,增幅下降 35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 5 億元,同比下降 43.04%,增幅下降 45個百分點;同時對外出口也結束了連續8年的高速增長態勢,首度出現出口增幅大幅下滑,前5個月我國縫紉機整機及零部件對外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下降4.88%。行業利潤大幅縮水,整體效益下滑,發展動力明顯不足。
縫制設備市場的低迷,源于服裝等相關產業的調整。上半年,無論是滿足內需的服裝企業,還是外貿加工的服裝企業,受到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能源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普遍無法滿負荷開工,許多企業處于半停產或關閉狀態。
服裝產業發展減緩,縫制設備產業受到的影響最為直接。市場需求急劇萎縮,一些縫制設備企業陷入資金緊缺的困境,小企業大多停產,中等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部分企業嘗試在其他產業有所作為。
對于市場發展的前景,業內認識不一。某些觀點認為,市場將在下半年有所升溫,而且隨著服裝出口退稅上調兩個百分點,企業的壓力會小一些。另有觀點認為,政策調整帶來的刺激是有限的,市場的寒冬期還將經歷較長的階段。
亂云飛渡仍從容
本輪市場調整,波及到整個行業,包括國外著名縫制設備制造商也不能幸免。大環境下,“標準”受到沖擊也是必然的。但是,在行業后勢看不出端倪的情況下,標準股份專注縫制設備主業的信心不減,企業的運行也是有條不紊。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能體現出品牌的價值。今年,標準集團下屬的標準股份、菀坪機械有限公司、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都保持穩定的經營秩序。在國內市場,一些品牌的代理商暫時停業或縮小經營規模,而標準集團下屬的各級代理始終全線堅守陣地。據海關統計,1~5月份全行業出口大幅度下滑,而標準股份的產品出口量同比增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