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金融危機 有多少風險會“落地”
一份全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援救金融業方案,目前正在美國國會進行激烈的辯論。由于國會兩院預定9月26日休會,因此該方案本周內獲得通過的可能性不大。
人們更為關注的是,美國的這項7000億美元金融拯救計劃,到底對中國經濟會造成多大影響?
觀點一:
反向操作可能帶來機遇
光大集團董事長、銀監會前副主席唐雙寧認為,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金融機構如果看得準,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可以反向操作,出手收購境外金融企業,借機進入美國華爾街。唐雙寧指出,本次金融危機能夠促使美國金融機構收斂,中國金融機構的話語權將有所加強。
瑞士銀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主席蔡洪平也持相同的觀點,“對中國而言,目前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并非完全負面。我們不要把中國的經濟問題和美國掛鉤太多。中國是一個經濟結構非常堅固的國家,具有龐大的市場和需求,同時也有資源。就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中國政府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手段,使中國經濟超過了很多國家,過去5年,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候。”
觀點二:
經濟全球化難免受其影響
“兩房”的塵埃尚未落定,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又產生了新的沖擊波;美林剛剛躲到美國銀行麾下,美國國際集團又搖搖欲墜,美聯儲22日正式批準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從投行轉型至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此舉宣告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神話的終結……更加糟糕的是,人們不知道華爾街還有多少這樣的金融巨頭已百病纏身。如果美國金融市場這頭“大象”就此倒下,后果無疑是災難性的。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中國經濟也許難以獨善其身……
雖然美國政府正在竭力推動金融救援計劃,但是《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7000億美元一旦獲得美國國會批準,將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救市行動。不過,美國大量發行美元,可能使中國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惡化。”沈明高表示,美國救市不僅會使美國面臨10%的財政赤字,而且會給增速放緩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壓力——
[通脹壓力] 如果7000億金融拯救計劃通過,必然導致美元匯率下跌,而主要以美元計價的原油、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將可能再次上調,屆時對我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會增大。最近以來持續擴大的PPI與CPI剪刀差可能面臨進一步擴大的風險,并最終給中國的企業帶來成本上升和最終商品價格難以上漲之間的沖突。
[外匯儲備] 官方已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已達1.81萬億美元,美國債券在其中占據半壁江山,達9220億美元。而在這些美國債券中,美國國債與“兩房”為代表的美國政府相關企業債券,各有約5000億美元和3400億美元。
《上海證券報》的一篇署名文章認為,布什政府的救市計劃直接拯救了處于困境的房地美、房利美,美國國際集團等大型國際金融機構,對于直接持有數千億這些公司債券的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但是也應該看到,華盛頓為危機融資的主要手段依然是傳統的國債。隨著美國救市計劃的擴大,美元匯率極可能在轉強之后再度走弱。而美元貶值之后,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就不得不面臨持續縮水的可能。